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自然历程,但又不仅只象征着人类生物生命的结束,它更是一个综合了自然、生物、文化与社会等多重意义的人类历程。因此,对任何群体而言,死亡都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人另一种“生存状态”的开始。本文是基于贵州省盘县布依族丧葬仪式中专门针对“非正常亡者”的“非正常死亡仪式”研究。这里的“非正常”包含的不仅有法医学上的“定义”,还有一个民族群体“观念”上的“定义”,民族群体“观念”上的定义也许还更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内在结构。本文正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了民族学、人类学等理论,对“死亡—紊乱—仪式—秩序重构”之间的终极关系及表现形式进行探讨,深入分析“非正常死亡仪式”的结构转换与象征表达;从布依族人在丧葬仪式中所表现的死亡观念为出发点,尝试性分析丧礼仪式对族群秩序关系的普适性意义。文章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田野点的选择做了介绍;第一章从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两方面入手,对布依族的死亡观念及丧葬习俗做了概况性介绍;第二章以布依族“非正常死亡仪式”为案例,论述了布依族“观念”上的“非正常死亡”与“正常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非正常死亡仪式歌”的文化涵义;第三章以“仪式”与“秩序重构”为主要论题,从人类学结构功能、仪式象征等理论角度,探讨“非正常死亡仪式”对群体“秩序重构”的终极性意义。结语:一种的成熟的文化,必定是善待死亡的文化。在布依族人观念中,不具备举行“正常死亡”葬礼的“非正常亡者”对其所属群体秩序造成了终极性“颠覆”,通过仪式来对秩序进行调适与整合在一个民族的内隐文化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一种意义可以是整个东亚文化圈的民族在这一文化事项上的缩影,是人类对生命最高层次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