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作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然而,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已经成了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的因素。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依靠国家、社会及公民个人的力量,社会救助的出现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力量的存在。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公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由国家和社会帮助被助者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因此,社会救助在社会生活发展中至关重要,可以说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网,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救助是一种确保公民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通过立法规范并制度化的社会政策。在许多西方国家中,社会救助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并且他们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但是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关于社会救助制度的相关内容散见于各种法规及规章制度之中,立法层次偏低而且缺乏整体规划,有些地方出现法律空白,有些地方存在法律冲突,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现实问题不断出现,于是我国必须要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的工作的步伐,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立法滞后的结果是难以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救助过程中的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相当严重,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社会救助的立法日益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社会救助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加紧立法,使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促进社会救助的法治进程。基于以上的原因,选取“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现状与完善”一题进行研究。本文对社会救助立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及意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回顾了以往不同时期的社会救助立法情况,找到当今我国社会救助立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若干建议,在这里主要是从社会救助立法理念、立法体系、救助程序、管理机构、及法律责任五方面进行完善。纵观全局,当今我国进行社会救助立法势在必行,这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希望本篇对社会救助立法的现状及完善的研究能够对促进我国社会救助的立法有所帮助。全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在其中探讨了社会救助立法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框架和研究难点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社会救助立法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作为本篇论文的基础部分,在其中先是介绍了社会救助立法的涵义,从多方面对社会救助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得出社会救助的具体概念;接着分析社会救助立法的理论基础,有基本权利理论、社会正义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最后阐述在我国进行社会救助立法的意义。第三部分,社会救助立法的历史审视与现实考证。首先,阐述了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历史进程,分为新中国成立前阶段和新中国成立后阶段。其中对新中国成立前的阶段又是从古代的社会救助立法和近代社会救助立法两个方面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救助立法又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阶段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其次,考证我国现实社会救助立法情况,明确指出我国现在社会救助立法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第四部分,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若干建议。在这一部分中针对我国当前社会救助立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完善社会救助立法的建议。首先,要树立社会救助立法理念;其次,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体系;再次,优化社会救助的程序;接着,完善社会救助的管理机构;最后,明确社会救助立法中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