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成都迅速传播,1923年10月王右木等成都早期共产主义者创建了成都党小组,党员人数逐渐增多。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和1928年成都“二·一六”事件后,成都的中共党、团组织被四川军人等破坏,党组织活动被迫趋于隐蔽。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成都中共党组织逐渐活跃起来,张曙时领导的一批共产党员、中共成都特支和成都民先队等组织、团体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成都市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四川又成为“抗日民族复兴根据地”,因此中共成都党组织迅速恢复。众多抗日团体、大中学校都建立了党支部,党员人数大幅增加,而且学生党员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而这一时期国民党也在四川大力发展其组织,结果国共两党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冲突,特别是1940年成都发生了“抢米事件”,国民党借机大力打击中共,使得中共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随后,成都党组织坚决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适时调整党组织,转移骨干,并积极发展后备力量。1944年,中共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了广大民主党派的积极支持,大后方的民主宪政运动再一次广泛地开展起来。“成都民主青年协进会”等中共外围组织领导了各种抗日民主运动,并取得了“市中事件”斗争的胜利,使党的力量获得了重要发展,也为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可以看出,和重庆、昆明等抗战大后方的重要地区一样,中共党组织在成都地区的变化也是国共分合的晴雨表。虽然成都中共党组织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但他们坚持信念,不断积蓄力量,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最终获得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此后中共在四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