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人际关系互动模式的重构

来源 :四川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作为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通讯工具,它的问世最直接的影响是对主体间互动模式的改变,即当人们的互动建立在传统的通讯工具例如书信、座机通话上时,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与以手机为媒介的互动模式是不同的。本论文首先阐述了手机重构人际互动模式的原因。其中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手机本身完全嵌入在了人际关系当中,它不像座机一样存在于一个固定的空间之中,而是犹如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可以随时在人际关系互动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手机可以影响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因。第二,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看,互动模式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互动符号”的改变。手机重构下互动模式的中介符号主要是话语和语气,而见面这一互动模式的中介符号是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除了上述两个根本原因外,手机自身的即时性和私密性特征也构成了手机重构互动模式的基础,即手机对时空距离的打破让人的互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手机是专人专用的物品,它本身可以让人的互动变得更加私密,例如,短信联系甚至都不用说话,不发出任何声音就完成了主体间沟通的需求。其次,在以上四个基础上,手机重构下的互动模式出现了新的特征。第一,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从一维空间转向了多维空间,即主体在接入手机时处于手机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混合空间中。因此,从这一角度讲混合空间的出现使得互动模式更为复杂,从而在互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第二,手机的使用存在群体性差异。这一差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不同年龄群体对手机及其各项功能的使用频率的不同,即有的群体对手机的利用率高,有的群体对手机的利用率低;有的群体对手机功能使用的多,有的功能使用的少。这些差别在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之间体现得尤为明显。另一个方面是年龄差异性群体在使用手机上存在不同的互动目的。例如,青年群体利用手机主要是与同辈群体进行情感性交流;而中年群体利用手机则是主要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再次,笔者基于手机重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的四个基础,进一步讨论了手机重构下的三种主要的互动模式:协调性互动、工具性互动、情感性互动。这三种互动模式本来是生活中最主要的三种互动方式,然而,手机的使用让这三种模式呈现出新的特征。例如,以手机为中介的协调性互动,已经不再像以座机为中介时互动模式那样死板。手机的协调性互动是随时随地的,这是手机作为现代性通讯工具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最后,笔者在结论部分讨论了手机在重构互动模式之后,是如何进一步最终影响人际关系。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频率并不能成为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测量尺度等观点。
其他文献
<正>如今,只要提到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绿色教育"。"绿色教育"已经成为石景山区的教育品牌。三年来,石景山教育人提出"绿色教育"理念,实践"绿色教
<正> 关于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曾一度是考古界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多数同志认为它是属于母系氏族社会,而且已经达到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也有个别同志认为当时已进入了
目的了解高中生生活压力的基本特点,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生活压力问卷对7所学校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80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半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方法,针对高瓦斯煤层煤体应力分布规律、瓦斯压力分布规律及采动应力对瓦斯压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工作面前方煤
<正>在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转型期,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在长期内控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内控提升品质,合规创造价值",作者理论联
<正> 1970年5月26日,宝鸡市某厂在峪泉生产队打麦场旁修路时,发现五件铜器,我们进行了清理,证明是一座西周早期墓葬。该墓位于渭河南岸台地上,北距宝鸡市约四华里,南距茹家庄
本文以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大科研项目“重庆市港口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为依托,针对重庆市港口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港口生产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港口生产时人、货、港口机械
<正>一、准备。优质服务就是效益,就是生产力、战斗力、竞争力。将服务的理念牢固树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又要深入到客户内心世界中,真正把握客户的需求。金融产品可以仿造复
汉川大地震中,桥梁结构横向抗震挡块遭到严重破坏,其中部分是由于梁体与其发生碰撞而引起。横向抗震挡块的过早失效导致上部结构失去横向支承,致使梁体发生过大的横向位移、支座
档案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的珍贵记忆。然而,由于多种复杂因素,档案及档案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还没有被广泛发挥和深刻运用。这种不幸的现象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