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目的探讨成年人血浆NT-proBNP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常规临床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成年人300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比较各年龄组间和相同年龄组的男女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并分别比较有与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超重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浆NT-proBNP浓度的影响因素。并计算血浆NT-proBNP浓度的正常参考值。结果300名研究对象的年龄33~81岁,分为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以上5个年龄组,男性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是291.2(247.5,330.2)、272.0(229.2,305.3)、279.8(228.9,325.3)、331.5(284.0,437.0)和425.8(307.7,496.0)pmol/L],而女性各相应年龄组分别为345.5(255.3,414.4)、307.7(240.1,387.1)、313.9(257.6,422.7)、305.7(262.7,375.0)和319.3(268.4,396.6)pmol/L,血浆NT-proBNP浓度在男性60岁以上者随年龄升高而升高(P<0.05),而在男性60岁以下者和女性则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均P>0.05)。男女间比较,血浆NT-proBNP浓度在60岁以下女性高于男性(P<0.05),而60岁以上则男性高于女性(P<0.05)。有与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超重者间分别比较血浆NT-proBNP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血浆NT-proBNP浓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60岁以下男女分别为160~470 pmol/L和170~660 pmol/L,60岁以上男女分别为180~760 pmol/L和180~560 pmol/L,总体为160~600 pmol/L。结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并且肾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血浆NT-proBNP浓度有性别差异,并在60岁以上男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摘要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浆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203例DCM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名正常对照相比较。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DCM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2247.3(1086.1,3837.0)pmol/L和300.4(251.7,373.6)pmol/L,P<0.01],并随患者心功能由NYHA分级Ⅱ级、Ⅲ级到Ⅳ级增加而逐级显著升高[分别为579.7(453.6,819.4)pmol/L、2192.8(1380.7,3650.4)pmol/L和3663.3(2362.7,5505.9)pmol/L,P<0.01],分别是对照组的2倍、7倍和12倍。超重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不超重者[分别为1422.7(749.0,3295.9)pmol/L和2724.6(1418.6,4333.3)pmol/L,P<0.01]。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分别为3709.5(1909.2,5110.5)pmol/L和1644.1(802.2,3255.6)pmol/L,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左心房内径分别是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是最强的预测因素。年龄和性别均对DCM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另外还受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影响。摘要三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的比较及影响因素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804例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比较不同病因及不同NYHA分级的心衰患者间血浆NT-proBNP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衰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VHD、DCM、ICM、RCM、HCM、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成人CHD等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间比较,血浆NT-proBNP无统计学差异[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1866.0(803.3,3972.7)、2247.3(1086.8,3864.5)、2399.8(1182.4,4241.7)、2455.8(1385.0,5839.2)、2203.9(1052.8,3186.0)、2285.3(1154.8,3423.5)、2312.7(654.8,3850.2)和2768.2(794.8,4370.5)pmol/L,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心率、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肌酐浓度、是否合并感染、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贫血等因素中,NYHA分级、血清肌酐浓度、BMI、舒张压、合并肝功能异常和高胆红素血症是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NYHA分级是最强的预测因素,性别和年龄不是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随患者心功能由NYHA分级Ⅱ级、Ⅲ级到Ⅳ级而逐级显著升高[分别为646.0(446.8,1014.5)、2160.3(1118.1,3749.7)和3342.3(1548.6,5454.8)pmol/L,P<0.01]。BMI≥25kg/m~2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BMI<25kg/m~2的心衰患者[分别为1467.5(784.0,3177.0)和2423.7(1090.3,4213.0)pmol/L,P<0.01]。血清肌酐≥107μmol/L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血清肌酐<107μmol/L的心衰患者[分别为3336.8(1469.9,5379.6)和1644.1(781.4,3375.3)pmol/L,P<0.01]。肝功能异常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者[分别为4373.4(2285.3,6449.8)和1969.0(881.9,3722.5)pmol/L,P<0.01]。结论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间血浆NT-proBNP浓度无明显差异,其升高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心功能状态,另外还受BMI、肾功能和肝功能等因素影响。摘要四血浆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目的:评价入院时血浆NT-proBNP预测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804例心衰患者包括VHD、DCM、ICM、RCM、HCM、PAH、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成人CHD等不同病因,其中6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出院时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比1921.6(873.9,3739.2)pmol/L,P<0.01]。入院时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 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肌酐、血浆NT-proBNP、是否合并房颤、贫血、感染、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等因素中,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摘要五血浆NT-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失代偿心衰的价值目的:评价入院时血浆NT-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5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评定,并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心衰组包括NYHA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非心衰组为NYHAⅠ级的患者。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诊断失代偿性心衰、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心室扩大的价值,并找出其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结果:5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YHAⅠ级者374人、Ⅱ级者99人、Ⅲ级者82人、Ⅳ级者31人,其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为[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484.7(381.6,647.8)、907.6(516.6,1290.3)、1420.2(879.5,2336.2)和2442.6(1695.4,3670.7)pmol/L,P<0.01]。心衰组(212例)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非心衰组(374例)[分别为1148.2(707.9,2145.3)和484.7(381.6,647.8)pmol/L,P<0.01]。血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4(95%CI:0.809~0.880,P<0.01)。诊断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15(95%CI:0.767~0.862,P<0.01)。诊断左室扩大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30(95%CI:0.688~0.773,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值定为7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诊断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5.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9%和85.3%。结论:血浆NT-proBNP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可靠指标。以700pmol/L为切点,诊断失代偿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5%,阴性预测值在85%以上。还有助于诊断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室扩大。
其他文献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涵盖了材料、结构、板式及印刷制作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在当今社会,产品没有包装,商品流通、交换的功
扬琴自十七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迄今己有四百多年历史。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击弦乐器,中国扬琴以其音色明亮、颗粒性强、音域宽且节奏感明显等特点在民族乐器中拥有自己独
防止盗蜂是养蜂中的一件大事,书刊上有诸多介绍,我根据实践的体会,介绍一种"温饱防盗蜂"的方法,供蜂友参考.顾名思义,该方法的要点就是始终保持蜂巢内不缺饲料,尤其在外界蜜
刘向的《列女传》开辟了我国传记文学中除正史以外的又一种传记形式——杂传。因其撰述材料博采经、史的特点,大多被归于史部。从“因其志尚,率尔而作”编撰的主观性特点上,
本文主要研究EPON系统的技术实现和各种应用形式的组网原则,选择了适用本行业的FTTB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有人说,民生电商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在传统银行纷纷自建或接入电商的热潮下,民生银行雄心壮志,欲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银行的独立电商道路,但又有别于阿里和京东的
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城镇规模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农民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保持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第一要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做到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它是推动我国社会体制转变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