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是目前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取得了飞快的提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污染排放给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在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表现地尤为突出。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推进和“五位一体”、“四化变五化”、“一路一带”的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3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在“新四化”的基础上首提“绿色化”。2014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强调要打破“胡焕庸线”,认为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要让中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基于此,本文选择宁夏自治区为研究案例,作为西部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近年来,宁夏的人口城市化率处于稳步增长及有序推进阶段。但受制于长期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宁夏面临着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科学的梳理和认识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对合理保护和利用宁夏的资源环境,提高宁夏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交互作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逐层加权法计算出全区及五个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水平得分,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水平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CCDM),分析和比较五个地级市在2001-2013年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划分了宁夏五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程度,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对策和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选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维度共17城市化指标,构建宁夏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的评价体系,进行城市化测度、差异和演化比较,结果发现:①在“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沿黄城市带建设”发展战略指引下,宁夏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是主要驱动力;②2013年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得分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③CV值计算表明宁夏各地市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差异有一定的缩小趋势。未来宁夏地区的城市化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2)选取资源要素、生态要素、生态压力、生态响应4个维度共21个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标,构建宁夏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评价体系,进行生态环境测度、差异和演化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2003年以来,宁夏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学发展观,呈现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新特点;②各地级市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化,但CV值表明宁夏各地市间的生态环境差异一直较小;③宁夏的生态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宁夏采取了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调整投资固定资产结构,投资重点向“六小工程”倾斜,由于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与人口的过速增长已超出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以五个地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数据为基础,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CCDM),比较五个地级市在2001-2013年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中贡献份额最大的指标分别为经济、生态压力;城市化综合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都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②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模式有着不同的演化特征,主要有两种:其一为银川和石嘴山由转型发展向高级协调发展的转变,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推进,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较为严峻,城市化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延缓;其二为吴忠、固原和中卫市,处于不协调发展向转型发展的城市化滞后阶段,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和城市投资的加大,其城市化综合水平将会逐步的提高,但特殊的自然背景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这些区域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缓解生态压力,进而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③相比于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宁夏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宁夏需把握机遇,深入推进沿黄城镇带建设和宁南区域中心城市与大县城建设,促进全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综合来看,随着沿黄城镇带的深入推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开展,银川、石嘴山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也将越来越大,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还将持续;吴忠、固原和中卫市则面临着不协调向转型时期发展的转变,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因而有必要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宁夏需牢牢把握国家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城市化的核心推动力;通过沿黄经济区城镇建设、干早带重点城镇建设和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推动城镇群空间结构的网络化格局和整体协调水平。在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以为西部不发达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