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恐怖组织对重要建筑物的恐怖袭击日益频繁,恐怖主义爆炸袭击事件在世界上此起彼伏,重要建筑物的防护问题日益凸显。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具有优异的延性、韧性及能量吸收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防护结构。为了实现SFRC结构的合理设计,需深入研究SFRC结构在冲击或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构模型是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综合宏观反应,也是研究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分析构件的破坏机理及本质时,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目前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薄弱,成熟和公认的成果较少,需进一步研究建立其动力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阐述了钢纤维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2)介绍了LS-DYNA常用动力损伤本构模型(HJC、RHT、K&C),通过单个单元模型单轴拉、压及三轴等拉的数值模拟试验,对各模型预测SFRC结构动力响应的能力进行了评估。(3)改进了K&C模型:基于96组三轴压缩实验数据,考虑了钢纤维体积分数对三轴强度的影响,建立了SFRC的失效强度面参数模型;采用反复试验法,建立了SFRC的损伤演化模型,介绍了校准拉、压损伤参数的简便方法;基于122组高应变率下SFRC的单轴压缩实验数据,考虑了钢纤维含量对受压动力增强因子值及过渡应变率的影响,建立了SFRC的受压动力增强因子模型。(4)通过LS-DYNA显式动力分析软件模拟了SFRC板在冲击或爆炸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模拟结果验证了改进K&C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其他文献
激光增材制造是一项先进制造技术,它通过逐层熔覆的方式进行成形制造,为生产复杂形状、功能梯度或者定制类零件提供了有效手段对于金属材料的激光增材制造,高温熔池熔化原位输送的金属粉末或平铺在基材表面的金属粉末,以完成多层熔覆。熔池形貌信息如宽度、长度等与工艺参数如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相关,熔池波动会直观反映加工过程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熔池形貌信息也可预测成形过程的性能指标,如熔池宽度可反应稀释度和冶金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至关重要,而短跑则是该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无论是在体育教学中,还是在竞技运动中,都占据一定地位。在高中体育短跑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内容就是力量与速度训练,只有做好这两个项目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本文对力量与速度的相关训练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自然逼真地还原出现实世界的信息,3D显示技术已然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高阻值液晶微透镜阵列的设计和制备展开研究,旨在通过高阻值液晶微透镜阵列焦距电控可调的特点提高集成成像3D显示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液晶微透镜的结构设计。利用Tech Wiz LCD 3D液晶仿真软件构建圆孔液晶微透镜结构模型,仿真不同电压下液晶分子偏转角的变化规律,并得出摩擦取向为反平行时所形成的液晶
划片机在工业应用领域的使用日益广泛,对其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等要求越来越高,划片机的视觉定位系统是实现准确识别、切割工件的前提。本文针对全自动划片机的视觉定位系统进行设计,以LED封装板图像为匹配目标,设计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的视觉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划片机视觉定位的要求,设计划片机视觉定位系统的软件框架。对相机采集到的图像预处理,利用灰度变换、图像滤波、形态学变换、图像锐化等方式提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光伏电站装机量迅猛增长。光伏阵列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采集核心,往往安装在户外恶劣环境中,容易发生各种故障,引发异常的功率损失、系统老化、火灾隐患等安全问题。因此,光伏阵列的在线实时故障监测与诊断对于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和维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泛化性能有限、准确性不高、难以同时诊断和定位故障等问题,本文重点
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园的以游戏为主到一年级的以知识学习为主,他们有了许多的不适应。作为教师能否合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那么,怎样培养一年级新生的倾听习惯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期刊
学位
桩基础广泛应用于软弱土层中,作为各种结构的支护。除受静荷载作用外,许多桩基支承的基础和结构都受到诸如机器引起的振动、海浪和地震等动荷载的影响。不同于单桩动力响应,群桩基础存在着群桩效应,这使其动力特性变得更为复杂。而目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桩基础大多以群桩基础形式出现。因此,研究动荷载下群桩承载机理与沉降计算,了解桩-土-桩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指导桩基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
梁-柱节点作为装配式框架结构中重要的传力纽带,其抗震性能和整体性对于结构的安全使用尤为关键,目前常用的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形式有干连接和湿连接。结合干连接和湿连接各自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形式,主要依靠高强螺栓和反丝套筒实现连接,既克服了干连接效果较差、延性不足的缺陷,也克服了湿连接作业量大、施工复杂、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缺陷。论文通过数值仿真结合试验分析,对该新型装配式连接节
装配式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简称PC)结构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在推广PC结构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未来强震导致PC结构破坏的问题。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一些破坏较轻且没有必要推倒重建的PC结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修复加固以继续服役。PC节点作为PC结构的重要传力途径,受力复杂,在地震中极易破坏。研究如何修复加固震损PC节点及验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