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以个体已有经验为基础进行知识建构的,但由于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不同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对某些概念存在不全面或者错误的、不同于科学概念的观念和想法,这些概念被称为“迷思概念”,而其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和想法,称之为“迷思点”。对迷思概念的转变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而信息技术丰富多样、直观可视的特点为迷思概念的转变提供了潜在的支持。本研究以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为例,研究分析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并据此构建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学迷思概念转变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围绕此研究目标,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对一线教师的访谈,预查学生在《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编制《三角形的认识》二阶式迷思概念测试卷,并选取ZH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在《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迷思概念展开测试调查。基于对测试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学生在《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中存在的具体迷思点以及迷思点类型,并借助案例对迷思概念的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依据不同的迷思概念类型和迷思成因,分别提出了“学生可修正”迷思概念转变策略和“顽固不化”迷思概念转变策略,并将策略具体应用于一线教学实践,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