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dddes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定意义上讲,哲学就是人学,但哲学一开始并不是以人学的形态而存在。在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和近代的认识论哲学中,人的特殊存在完全被湮灭在一般存在之中。只有现代哲学才把人的问题凸显出来,作为哲学的最高问题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所有哲学体系中最关注现实,革命性最突出的一支,更是将人的问题作为其理论的最终聚焦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当代的人学。眼下的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来到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问题多发期,如何在新时期、新格局下迎难而上解决相关问题,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进一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地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因而,深入研究、全面把握和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将其与我国当代改革开放实际相联系进而用其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共分四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我国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状况以及如何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渊源、重要性及其本质与特征。分析了人学思想在人与社会的交互式变化发展中所起到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分析并依据唯物史观对其本质进行阐释并揭示出其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征。第二部分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的重要核心和最高命题地位,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所设计的人类社会最高历史形态中人的发展状况作了深入的解读。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中人的三个主要发展部分进行了分析,即人的能力素质、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之处也是笔者认为具有理论深度的一章。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向人的本质实现和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两个维度加以延伸。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中个人发展的理想状态,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本质自我及实现这一本质的过程。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本质自我的实现是螺旋相交升华的有机过程,彼此促进、共生共荣。第四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部分也是笔者向来用以要求自己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置于以历史为横轴、现实为竖轴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和检验,不断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散发出时代的光芒。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分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状态在我国当下的现实境遇,既有机遇又充满挑战。而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如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是对缓刑执行制度进行系统分析,从最有利于行刑社会化和罪犯再社会化的角度来分析缓刑执行的基本制度,再从我国的实际缓刑执行制度出发分析我国缓刑执行效果不佳的原
信息1公开是信息化时代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以信息公开法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在我国,高等学校虽然也存在着公办和民办之分,但就一般意
大丽菊(Dahlia pinnata Cav)因花型丰富、花色多样及色彩鲜艳而极具观赏性,在园林植物栽培与鲜切花中被广泛运用。但大丽菊花瓣易衰老萎蔫,在自然条件下,单花盛花期较短,最佳
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也面临着严重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河道淤积堵塞和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流失的根本原因。土壤侵蚀的频繁发生,使得
关于对外汉语报刊课的一点思考张和生报纸作有人们了解社会的媒介,从17世纪开始,就一直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有时它在报导新闻方面不如电视那么直观快捷,在分析问题方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加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得对信息的封锁日趋困难,也使得谣言传播无孔不入。危机事件因为它的不确定性、突发性、破坏性和多样性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尿酸(UA)、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观察
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住房开发对民众居住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在住房市场上存在着信息流动不畅、信息搜寻成本高昂、信息
英国小说家阿道斯·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在西方和中国都拥有很多读者。在美国现代图书馆评出的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中高居第五位;在中国也被人列为“人生
《德国民法典》采用物债二分的立法模式,并按照物债二分的内在逻辑链条对民法上的各个制度予以设计,使得制度与制度之间相互耦合,充分发挥作用。不当得利制度亦是如此。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