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较困难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是国家为了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时间不长,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法,就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文首先介绍了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政策资源、执行主体、目标群体,以及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为开展研究指明了方向。然后通过阐述国外助学贷款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助学贷款发展历程及实施现状,提出我国助学贷款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资格审查工作难、申请贷款手续繁琐、违约问题严重等问题,从政策执行角度,运用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史密斯”模型以及政策执行失效模型即“浴盆”模型,以广西S高职院校为例,从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四方面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政府方面:政府职能作用不明显、地方认定机构不完善;在银行方面:供求不平衡挫伤银行积极性、助学贷款政策与金融机构的经营性存在矛盾;在学校方面:部分高校资助中心对业务不熟悉、学校对学生信息掌握不准确、贫困生认定过程主观性较大;在学生方面: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了解欠缺、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最后提出改善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一是通过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把国家助学贷款的中心从高校转移至生源地贷款来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二是通过加强地方政府、高校、银行的培训并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切实可行措施降低贷款违约率,从而提高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成立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构、加强贷后管理以及构建多层次的资助体系,进一步加强高校贷款的管理责任;四是从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力度、适时开展阶段性诚信教育、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加大政策宣传,提升学生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