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利用藏汉文原始史料,对吐蕃王朝(the Tu-Bo Dynasty)东向发展与融合的历史,以及赤祖德赞(khri gtsug lde brtsan)进行了全面而又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约十六万字。第一章,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价值和基本研究思路。第二章,从多种学科的角度分析并申述了藏汉历史渊源关系,证明自古以来西藏高原与中原文明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同时,从历史大观纵横两面立体地探讨了吐蕃东向发展的动因与融合的纽带。并且认为:吐蕃处于隋唐——中国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吐蕃的东向发展与融合,正是她加入到这一时代进程的具体表现。由此不仅丰富了我国隋唐时代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内容,促进了藏族自身的最终形成,而且加快了吐蕃与中原文明的交流及藏族的发展,加速了藏族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甚至对后来我国河西陇右等地区的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章,介绍了吐蕃东向发展的主要过程,其中讨论了吐蕃东向发展的手段战争与融合的交叉关系及其影响。宏观地展现了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唐蕃之间包括战争在内的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融合与发展途径。第四章,探讨了吐蕃时期融合的特点、内容和方向。重点讨论了吐蕃进入河陇地区的历史以及在吐蕃治下河陇部族的融合情况;此外对陷蕃的唐人(如使者、俘虏等)的作用以及文化交流(如佛教往来)对融合的作用等问题也做了讨论。第五章至第八章,是以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为大背景,对赤祖德赞及其历史地位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分析和探讨了他继位的复杂背景、继位后采取的政策和推行内部革新及其原因、过程、性质和结果等问题;讨论和分析了赤祖德赞时期的唐蕃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Bo and the Tang Dynasties)进程,特别是系统分析了赤祖德赞和钵阐布(dpal chen po)采取措施推动唐蕃关系改善直至实现了长庆唐蕃会盟的经过;此外还细研了引发宫廷政变以至于赤祖德赞被弑的真正原因,详细地分析了发生这一系列事件的深刻而真实的社会、政治等背景和原因,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是佛本斗争所致。论文还对赤祖德赞做出历史的评价;对所谓朗达玛灭佛进行了分析;等等。论文对这一系列问题做了新的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期望把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