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和归化问题是翻译界久争不下的一个论题。有的翻译家主张译文应保持原作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传达出异国风味,所以应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有的翻译家则倡导译文应像目的语那样流畅自然,应该采取归化。本文试从后殖民理论角度来探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问题,并深入分析文化势力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从后殖民角度下研究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尝试。传统的翻译模式注重研究语言转换过程中意义的准确传递,而后殖民翻译理论所关注的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所造成的差异会对翻译的过程造成影响。本文试从后殖民角度来研究翻译,着重探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在文本选择与具体的翻译策略上表现的差异以及通过翻译途径取得文化特性。本文通过对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之争的溯源回顾了传统翻译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传统翻译模式的弊端,以此为引,讨论后殖民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的新途径,即从影响翻译活动的各种外部因素来研究翻译。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后殖民理论及后殖民翻译研究,进而从后殖民视角对归化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中的具体运用。本文作者认为,翻译文本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杂合,不论是采用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杂合是不能避免的,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接受文化杂合。译者不应追求绝对意义的归化或异化,而应在充分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杂合使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得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从而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和共通。论文正文共有六部分。首先为引文,简要介绍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第一章回顾了传统翻译理论对翻译策略问题研究的缺陷。第二章针对传统翻译理论的缺陷,提出了后殖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途径。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后殖民理论体系,其重要人物及其理论。第四章把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深入探讨了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权力及文化因素,分析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具体运用,并以此提出杂合概念。第六部分为结论,对论文进行了回顾,重申本文的论点。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珠海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按“东、西、南、北、中”5方位抽取随机抽取5所小学;在所抽取小学各随机
为了解国外技术创新风险研究的动态,本文对国外近些年技术创新风险研究中的几个专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综 了技术创新成败因素、成败率、成败判别标准方面的研究观点。并提出了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血液病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15例患者的临床资
1992年 4月 2 9日美国洛杉矶市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骚乱 ,其起因于四名警察殴打一名黑人。虽然黑人期盼司法公正 ,严惩施暴警察 ,但法庭却宣布其无罪释放 ,导致骚乱爆发。由于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与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英语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不重视基础学
《世说新语·雅量》篇是魏晋士人雅量风貌的集中体现。雅量是魏晋士人崇尚的人格美,是“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与优雅从容的行为举止的完美结合。随着东晋玄学对名教与自然二
落叶松胶合木是我国自产加工的工程材,开展了一座落叶松胶合木人行拱桥的静力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比例1/3,模拟跨径38.07m的实际木结构拱桥。模型拱肋、横撑、拱上框
本文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口译交替传译运作模式,在之基础上提出将图式理论的模式化框架和关联理论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于口译过程,以期通过对口译活动的深层认识挖掘出其影响因素
为获得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弹性模量随强度等级和钢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并确定超声脉冲法和冲击回波法所测动弹性模量与其静弹性模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制作RPC试件24组,分别
<正>本刊讯4月6日,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一行参访杭州灵隐寺,向灵隐寺馈赠佛陀造像,受到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的热情接待。宾主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谈结束后,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