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镇痛作用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患者中的镇痛效果;通过与其它镇痛方法的比较,探讨开胸术后最佳的镇痛方案。2.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及其它镇痛方法对开胸术后患者创伤应激反应的变化。3.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及其它镇痛方法对开胸术后患者切口感觉的中远期影响。方法:选择标准胸后外侧切口手术患者200例,经过性别和手术时间分层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人。A组为对照组,术后不预先采用特殊镇痛措施,仅在患者诉疼痛难耐时给予肌注盐酸哌替啶;B组为静脉泵镇痛组(PCIA组),C组为硬膜外镇痛泵组(PCEA组),D组为单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E组为肋间神经冷冻联合硬膜外镇痛组。术后七日内对所有患者行VAS疼痛评分,取其每日内各时间点的VAS值的最高值为其当日VAS值,取术后七日内VAS值的最高值为其最终VAS分值。记录患者术后七日内肌注盐酸哌替啶剂量,记录患者应用各种镇痛措施后的并发症及副反应。分别取各组中的部分患者于术前、术后4小时、术后1日晨、术后3日晨、术后5日晨的静脉血测其血清肾上腺素(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白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其变化趋势。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的伤口不适情况,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1.肋间神经冷冻组、肋间神经冷冻联合硬膜外镇痛泵组各患者最高VAS分值的平均值低于其余各组,肋间神经冷冻合并硬膜外镇痛泵组每日VAS分值的平均值均最低,有低于单纯肋间神经冷冻组的趋势;肋间神经冷冻组各患者最高VAS分值的平均值低于硬膜外镇痛泵组、静脉泵镇痛组和对照组;硬膜外镇痛泵组、静脉泵镇痛组各患者每日VAS分值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2.对照组和静脉泵镇痛组恶心、呕吐、嗜睡等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余各组。硬膜外镇痛泵组及肋间神经冷冻合并硬膜外镇痛泵组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单纯肋间神经冷冻组。3.围术期各组ADR、ACTH、IL-6、β-EP、TNF-α浓度的变化为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浓度高于其余各组,且部分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的ADR、ACTH、IL-6、β-EP、TNF-α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各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A组的胸部不适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D、E组,该三组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结论:1.肋间神经冷冻能有效地缓解开胸术后患者疼痛,效果明显。2.肋间神经冷冻联合硬膜外镇痛泵能提供最佳的术后镇痛效果。3.未预先使用镇痛措施的患者(对照组)开胸术后围术期血清ADR、ACTH、IL-6、β-EP、TNF-α浓度变化幅度最大。4.肋间神经冷冻可能会增加开胸患者术后切口的中远期不适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S1pr1沉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OCI-LY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DLBCL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例,测定外周血S1pr1 mRNA的含量,用S1pr1特异性siRN
目的探讨多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普通外科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高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收>65岁需手术治疗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照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组和依托咪酯组,分析2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管后改良固定方法减少特殊皮肤病患者皮肤再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住院因疾病治疗需要留置PICC同时伴有特殊皮肤损伤
目的探讨儿童眼部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眼部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致病途径、治疗效
目的探讨阿魏酸(Ferulic acid,F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OA软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膝软骨提取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
近两三年,CTP技术快速步入成熟期。被认为是CTP必备神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印刷业也已经基本普及。大家不会再因为有CTP设备,而没有配套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而烦恼,该选择什么
<正>现代人一定爱死了微软、苹果、谷歌等等科技公司,缘于这些,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娱乐生活、方便了人际沟通,我们的生活全然不同。我们进入了刷屏的时代,液晶显示器
目的研究miRNA-lncRNA相互作用影响人N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和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乳腺癌组织,正常组织,乳腺癌细胞系,正常细胞系;通过RT-q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