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飞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今天,就业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就业状况都受到包括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技进步也是影响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联系,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更为严峻。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究竟会是促进就业增长还是阻碍就业增长,影响程度又是如何,这种影响与发达地区存在怎样的差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修正和制定欠发达地区科技、就业政策以缓解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科技进步概念、分类及其对就业的影响机理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了科技进步与就业关系的分析框架;然后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就业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比较,测算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利用Panel Data模型,构建了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我国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对就业总量、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比较,解释科技进步对两类地区就业影响的原因及程度;接着对欠发达地区不同科技进步路线进行剥离,对不同科技进步路线对就业总量、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欠发达地区不同科技进步路线所产生的就业效应。最后提出了适合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科技进步会促进我国发达地区就业增长,但对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科技进步对发达地区就业的促进作用强于对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阻碍作用。科技进步对就业总量存在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就业结构。在发达地区,科技进步与第一、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是正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是负相关关系;在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是负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是正相关关系。在分析不同的科技进步路线对欠发达地区就业影响时发现,科学导向型科技进步以及教育导向型科技进步会促进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增长,相反技术导向型科技进步则会阻碍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