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文化传统,也造就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历史建筑、历史村镇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村镇是一种独特的遗产形式,是一定地域文化下的产物。历史文化村镇不仅仅是以个体形式存在,更多情况下是与地域文化融合为一体的形式存在。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后,我国很多地区开展了省域、市域层面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体系规划的研究工作,历史聚落保护工作迎来了区域的新视角。而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部开展了全国2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工作,将历史文化村镇体系保护研究工作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海南历史文化村镇,研究其省域层面的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体系规划。海南是中国最南端的大陆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长夏无冬;特殊的自然环境带了海南独特的地域风光,同时也造就了与大陆共通的中华文化与开放的海岛文化。省域层面的历史文化遗产较多,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体系规划研究工作相对有其独特性,区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需找到的新的突破点。 本文在对海南历史文化村镇基础资料调研与地域空间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海南地域文化为视角,结合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聚落生态学的理论以及区域遗产的研究方法,研究海南历史文化村镇的地域文化成长语境,探讨其文化空间;同时,分析历史文化村镇的自然特征、社会特征、遗产形式特征,并对海南历史文化村镇风貌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海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体系框架,以促进海南岛历史文化村镇的合理保护与发展,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的旅游品牌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