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预注射布托啡诺和氯胺酮对大鼠福尔马林炎性疼痛行为学及脊髓背角nNOS和PKC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对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和氯胺酮在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变化。从而为鞘内布托啡诺联合氯胺酮应用于疼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阐述鞘内布托啡诺联合氯胺酮产生镇痛的可能分子机制。 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其余每组6只:对照组(C组:鞘内预先不注射任何试剂),生理盐水组(NS组:鞘内预先注射生理盐水),低剂量布托啡诺组(LB组: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12.5μg),高剂量布托啡诺组(HB组: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25μg),低剂量氯胺酮组(LK组:鞘内预先注射氯胺酮50μg),高剂量氯胺酮组(HK组:鞘内预先注射氯胺酮100μg)和低剂量氯胺酮联合低剂量布托啡诺组(LK+LB组:鞘内预先注射氯胺酮50μg后立即注射布托啡诺12.5μg)。各组均根据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置管5d后,大鼠均于左侧后足掌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g;注射福尔马林前30min,各组大鼠都预先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布托啡诺低剂量(12.5μg)、高剂量(25μg),氯胺酮低剂量(50μg)、高剂量(100μg)及低剂量氯胺酮联合低剂量布托啡诺(50μg+12.5μg),对照组鞘内不注射任何试剂。每组的药物注射容量为10μl,随后用10μg生理盐水冲管。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学测定通过计算注射福尔马林1小时内大鼠注射足疼痛行为(注射足自发缩足、舔足和咬足)总计反应时间来确定。所有大鼠均在注射福尔马林24hr后处死,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L5节段脊髓背角nNOS和PKC的表达。 结果:(1)HB组和LK+LB组的福尔马林试验大鼠第1和第2时桂的注射足疼痛行为时间总计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组对福尔马林第1、2时相没有显著影响;(2)与C组比较,HB组和LK+LB组大鼠脊髓背角nNOS和PK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1)在大鼠福尔马林炎性痛模型中,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25μg与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12.5μg联合氯胺酮50μg可产生相似的镇痛效果。(2)在福尔马林炎性痛模型中,nNOS与PKC表达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表明nNOS和PKC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3)高剂量布托啡诺与低剂量氯胺酮联合低剂量布托啡诺组的nNOS和PKC表达明显降低且呈正相关,表明布托啡诺及布托啡诺联合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NMDAR-NO-PKC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宫颈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microRNA210(miR-210)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方法:收集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 V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和皮质醇含量,以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和皮质醇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症的关系。 方法:57例研究对象为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遵义医
研究背景:肝胆胰肿瘤是人类常见肿瘤,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体内有多种因子参与了肿瘤的演变,由脂肪组织分泌产生的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糖蛋白瘦素(Leptin)可能参与这一进程
目的: 探讨一种更为简便、安全、创伤小、易于掌握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s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为临床顺利开展、推广腹腔镜手术
目的: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由营养物和代谢产物所触发的低丰度的代谢性炎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