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科叙事视角下理雅各《左传》译本中的“三重具象”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QQaini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保罗·利科(Paul Ricoeur)在《叙事与时间》(Time and Narrative,Temps et récit)中围绕“叙事”(narrative)所提出的洞见为依据,试图对理雅各(James Legge)《春秋左传》(The Ch’un Ts’ew with The Tso Chuen)英译本中以齐桓公小白(S aou-pih,the DukeHwan of Ts’e)与晋文公重耳(Ch’ung-urh,the Duke of Tsin)为代表的、“人”的形象的“重塑”进行“叙事化”探索。在利科的理论框架中,叙事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人类经验交流方式,是回归“具象化”(configurative)“生活世界”(Lebenswelt,lifeworld)的通衢,也是实现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相互)理解的必由之路。而对西方翻译理论历史的审视可以清楚地展示,翻译研究领域一向以“抽象化”为务,理论家鲜少关注翻译“具象化”的研究路径,以“叙事”为视角对“具象化”的讨论则更不多见。翻译,作为传递人类文明、实现民族间对话的实践性活动,产生于“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服务于身处“生活世界”之中的“你”“我”。因此,从叙事的角度对翻译进行“具象化”的探讨,其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显而易见。本文以7章篇幅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首先对理雅各的生平及其主要译作进行介绍,突出其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中的“叙事性”倾向,并对选择利科的叙事思想为理论视角的原因以及探讨理雅各《春秋左传》译本的动机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叙事”的基本设想,突出翻译作为一种“叙事”的“具象化”特质和“人”学旨归,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方法论框架和基本思路。在回顾海内外相关文献,对前人的研究做出分析并尝试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之后,本章提出本文研究的焦点及其可能的创新之处。此外,本章也对论文的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结构安排做出说明。第二章“翻译的‘三重抽象’与‘三重塑形’”(上篇)“西方译论的‘两条路径’与‘三重抽象’:转向‘生活世界’的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在沿语言学与存在主义、诠释学两条主线对西方翻译理论进行追溯中,揭示以奈达(Eugene A. Nida)和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为代表的“翻译语言学派”与以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以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思想为主要理据的“存在主义、诠释学派”通过“科学化”、“工具化”和“本质化”手段,对语言、意义以及翻译本身所做的“抽象化”设定。将此三层“抽象化”阶段定义为“三重抽象”,本章最后探讨在“三重抽象”之下翻译与“生活社会”的脱节和翻译研究转向“生活世界”必要性。第三章“翻译的‘三重抽象’与‘三重塑形’”(下篇)“‘叙事’之中的翻译研究:保罗·利科叙事思想指导下的翻译的‘三重塑形’”,从对西方“叙事学”(Narratology)发展脉络的梳理入手,展现以“三重摹仿”(Three-fold Mimesis)为核心内容的利科叙事理论所具备的“具象化”理论品格和重返“生活世界”的理论指向。在此基础上,析出与叙事的“三重摹仿”相对应的、以“预塑形”(prefiguration)、“塑形”(configuration)以及“再塑形”(refiguration)为逐次递进层级的、翻译的“三重塑形”方法论框架。第四章“‘预塑形’:理雅各对齐桓、晋文所处时空的‘叙事性’构建”,选取春秋时代齐、晋两国为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在“时间性”(temporalité)、“结构性”(structure)以及“象征性”(symbolisme)三个层面,对即将展开的《春秋左传》英译工作所做的“预塑形”准备,凸显理雅各对齐、晋两国所处的时间、空间以及文化背景的构建。第五章“‘塑形’:理雅各对齐桓、晋文人生经历的‘故事性’再现”,着重展示理雅各是如何通过挑选、整合以及排列《左传》中对齐桓公小白与晋文公重耳参与事件的零星记录,译叙出情节完整、结构完备,且上下关联的“故事”的。围绕这一论题,本章分析“情节化”(emplotment,la mise-en-intrigue)塑形活动,在理雅各译本《庄公八年》、《庄公九年》、《闵公元年》、《僖公四年》、《僖公十七年》、《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五年》以及《僖公三十二年》8个章节中的具体体现,展现理雅各为达到译文“故事性”所作出的努力。第六章“‘再塑形’:理雅各对齐桓、晋文形象的‘具象化’重塑”,通过与现有文献中所记录的二人形象做横向比对,探讨理雅各借助“情节化”塑形对齐桓公小白与晋文公重耳形象的重塑,说明借助其对《左传》“叙事化”的翻译策略,理雅各最终实现了跨越文化的理解。第七章“从‘译’到‘叙’:翻译的‘绪’、‘序’、‘豫’”,总结本文的发现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而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将“三重塑形”概括为以“绪”、“序”以及“豫”为主要特征的、翻译的三重阶段,并点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论题或能引出的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我国外资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具有复合式需求,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和成就动机。动机引发人们的行为,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他的能力,而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探讨了敌百虫对不同生长时期异育银鲫毒性及其毒性影响因素,为敌百虫在水产养殖中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试验期间死亡鱼数及死亡时间,用直线内插法计算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然而中小微企业贷款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增幅减缓,在
在学校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对课堂的管理是学生学习效率的保证。而英语教学又不同于传统教学,英语的教学更强调灵活运用。英语教学的方式和课堂的管理对学生学
目的报道1例长岛型掌跖角化病,确定其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在先证者家系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家系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样,并采集正常对照血样100份,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长岛型掌跖
经营者集中审查决定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对申报集中的经营者进行审查以后作出的决定。商务部对经营者集中审查的原因在于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必然产物的经营
当前,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IBM、沃尔玛等国际知名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更是促进了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的发展,然而在享受供应链管理
摘要:现湖南电子口岸处于虚拟平台阶段,并没有对企业开放受理报关、报检等业务,各联检单位各自为战、形成了若干信息孤岛,不利联合执法。当企业需要进出口货物且制定货物进出
在对重庆市2009—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熵值函数模型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引起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
互联网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舆论也随之得到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网络舆论在反映民智、汇聚民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用户规模大幅度提升,公民、政府、社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