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暗示教学探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示是指个体和与之发生关系的他人或环境之间潜移默化的刺激影响过程,特别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教学法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教师运用恰当的暗示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自己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意图进行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最早是由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乔治·洛扎诺夫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语言教学。本文所探讨的“暗示教学”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可用于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不限于语言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只有合理运用暗示艺术,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无意识活动,并促使学生的无意识活动与意识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增添学习动力和信心,发挥个体的潜能,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充分发展自我。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对暗示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由于受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价值观以及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行为等因素影响,暗示教学艺术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恰如其分的运用,并存在消极暗示、无效暗示、不良暗示、反暗示等现象。提出在现有条件下,为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暗示教学的实效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我,以身作则,增强教师权威性的积极影响;关爱学生,科学管理,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人为本,重视学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妙用言行,巧设情境,正确、恰当地使用各种暗示手段。
其他文献
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成为值得关注的要素。自我效能感是由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与国外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比国
摘 要:美国SEC证实储量经济评估方法是一种权威方法,其中油价與成本是经济评价中的关键因素。文中对经济极限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作了分析,并进行了实例测算。同时对油价和成本等因素对储量的敏感性分析。对不同固定、可变成本的构成比例对证实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SEC 经济评价 敏感性
“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的一句话不仅激励了中国千万寒窗苦读的少年,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一枚不灭的印记。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但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的国家,单一的知
如今,中学生作文缺少个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界定中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元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元学习能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针对高中不同英语水平学生英语元学习能力
听力技能是英语学习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之首,是所有语言技能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英语听力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高中生英语听力技能的提高是在课
结合本人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讨论了绪论课对整个课本学习的影响,探讨一种能启发学生“自我思考”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艺术类学校的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艺术类学生已成为高考大潮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