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晶钛酸钡基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围绕纳米晶钛酸钡颗粒材料的研究展开,独创了“一步溶胶法”,在低温下制备出了晶粒尺寸小于10nm的一系列高结晶度钛酸钡粉体及颗粒薄膜,系统地对10nm以内小尺寸钛酸钡的相结构及物理性能展开了研究,探讨了钛酸钡维持铁电性的极限尺寸,并成功地将其应用在储能薄膜和镍粉包覆技术,实现了钛酸钡纳米晶颗粒材料的有效应用。通过对钛酯水解-交联反应速率的精准控制,独创了介于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之间的“一步溶胶法”,常压下制备出了平均晶粒尺寸小至2.8nm的结晶型钛酸钡颗粒及其稳定溶胶。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方形钛酸锶纳米晶及其稳定溶胶的制备。采用该稳定溶胶在160℃的低温下制备出了高结晶度的钛酸盐颗粒薄膜。利用拉曼、同步辐射衍射、成对分布函数(PDF)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小至2.8nm的钛酸钡颗粒呈现多相共存的结构特征,非中心对称相含量与颗粒表面结构密切相关。其相变过程十分弥散,分布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且非中心对称的四方、正交相结构在400℃的高温下依然存在,首次证实了小至2.8nm的钛酸钡颗粒依然具有铁电性。对纳米晶钛酸钡颗粒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性能分析表征。二次谐波产生(SHG)实验证实了这些纳米晶颗粒在室温下具有非线性极化效应,并且SHG响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呈现出由非中心对称的铁电相结构逐渐向顺电相转变的趋势。颗粒在外加电场下的极化翻转行为和介电性能测试均进一步证实了小至2.8nm的钛酸钡颗粒具有铁电性。最后本文对这些纳米晶颗粒在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利用获得的稳定溶胶在≤160℃的低温下制得了高结晶度的钛酸盐颗粒薄膜,薄膜呈现良好的介电特性和温度稳定性;通过多层化结构设计,具有铁电性的8nm钛酸钡颗粒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中获得了高的电位移极化,有效地实现了复合薄膜的高击穿场强(495kV/mm)和高储能密度(19.37J/cm3);将纳米晶钛酸钡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于镍粉表面的包覆改性,通过快速高效的一步反应形成了致密均匀的钛酸钡多晶包覆层,有效延缓了纳米镍粉的烧结收缩并改善了其抗氧化性能。
其他文献
<正>《雨说》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副标题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是现代诗人郑愁予写于1979年的一首清新而活泼的诗歌,时值"文革"之后万物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羽毛球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消费水平、结构、动机、影响等因素,并提出开设羽毛球培训班、
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的计数原理.通过给出容斥原理的两种等价形式,来探讨容斥原理在排列组合、数论、图论以及代数中有关解决有限集合计数问题方面的应用.
简要介绍利用GPS RTK配合测深仪测量水下地形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及其作业时应注意事项。并通过实例,验证了GPS RTK配合测深仪测量水下地形的优越性。
<正>1概述向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供给励磁电流的整流装置,就叫做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中、小型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方式按其励磁功率的产生方式分为自励式和他励式。
人类健康正面临长期暴露于低浓度臭氧(O3)的威胁,亟需高效、安全、稳定的臭氧分解技术。室温催化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分解臭氧的技术,其关键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制备。本研究借助纳
基于合理利用资源性化合物的理念,我们以制麻工业废弃物剑麻皂甙元的洁净降解产物孕甾三醇为原料,开展了合成皮质激素药物倍他米松的合成研究。本论文工作着重考察了C16–C17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仍存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实用化的瓶颈。本论文以碳质材料为基础,从碳材
石墨烯作为一种单原子层的二维晶体,拥有大量优异的性能。纳米尺度的石墨烯构筑的多维宏观组装体拓展了其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其中,石墨烯二维组装膜材料在其应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