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救济机制新设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进民退、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格局越走越远。在新局势下如何控制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救济权利需要新的思考进路。在保持现有法律体系和制度设计变动不大的前提下,思考《国家赔偿法》与《民法通则》121条之间关系是一种全新的思考路径。1994年《国家赔偿法》颁布以前,《民法通则》121条(行政职务侵权行为规定)是法院审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权案件的依据,也是公民申请国家求偿的依据。1994年《国家赔偿法》颁布以后,国家赔偿脱离了民事侵权赔偿走上了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国家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对二者效力没有明确的态度,导致了二者在实践中矛盾重重,举步维艰。当今学者对二者效力主要有:无效论,《民法通则》121条因《国家赔偿法》颁布和实施已经失去了效力,因此在以后的案件审理和法律适用中,应该以《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为适用依据,《民法通则》121条效力已经废止。有效论,《民法通则》121条效力并没有废止,虽然《国家赔偿法》从无到有,但并不意味《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实施就必然导致《民法通则》121条效力的终止,121条仍然可以作为司法适用依据和公民寻求法律保护的依据。区分论,《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实施抵消了《民法通则》121条相同事项上的效力,但《国家赔偿法》没有涵盖的事项,121条效力仍然存在,因此简单认为121条因《国家赔偿法》颁布有效或者无效是不恰当的,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外《国家赔偿法》存在国家赔偿原则落后、赔偿标准过低、赔偿范围太窄、赔偿程序苛严、赔偿主体不明、行政合同与行政不作为赔偿规定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国家赔偿法》背离了立法初衷,亟需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国家赔偿法》与121条之间效力困境不是学者们观点之争,也不是仅仅依赖修改《国家赔偿法》或者是依赖修改《民法通则》121条就能解决。解决二者效力困境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制度设计,需要引进一种新机制消解两种救济体制的壁垒,打破原来严格公私救济途径二元决裂的格局。鉴于此亟需一种新制度设计衔接二者,使二者发挥最大功效,保障公民权益,实现国家赔偿制度的良性循环。新构想认为《国家赔偿法》与《民法通则》121条之间规定不是不可通融的对立体而是可以通过一些立法性修改使之达到完美的结合。主要立法性修改意见有以下:第一,在《国家赔偿法》或者《民法通则》(未来的民法典)设定国家赔偿一般性条款;第二,在《国家赔偿法》中设定赋予性质交叉案件当事人诉讼选择权;第三,建立以行政公法救济程序为主导,以民事私法救济程序为有限补充的救济体制。
其他文献
现代国际贸易中,信用证因信用程度高、交易简便快捷等优点,已经成为被各国企业和银行普遍采用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支付手段。但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由于信用证独立性
立足于设计实践,通过成功的设计实例,归纳出从生活中挖掘设计元素,对大师作品进行有效借鉴,以及在设计中打破惯有思维,并进一步开拓思路进行纺织品印花图案的设计与开发.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阿坝州各县之间发展的协调性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阿坝州各
目的:lncRNAs(long noncoding RNAs)是一类长链非编码RNAs,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LINC01296(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 01296)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胃癌、结肠癌、胆管癌等)中发挥着促癌的作用,但是其在肝细胞肝癌(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中的作用尚未报道。本研究旨在
通过对东华大学中国服饰文化博物馆收藏的439件旗袍实物面料加以分析,讨论并总结其在原料、组织、纹样、色彩以及印染5个方面的特性,最后综合其他研究资料得出民国时期旗袍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培成先生提出现代汉字构字法理论,提供了描写现代汉字构字类型的操作模式和统计现代汉字理据度的计算公式,为现代汉字的构造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同
公司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人公司的出现,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资本价值,控制经营风险的迫切需要。一人公司事实上最早在1897年产生于英国,法律上最早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生存情况。方法选择安康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NSCLC138
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是老舍创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老舍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以鲜明的个性和典型的代表性,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物画廊。知识分子形象及其特征反映了老舍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单方允诺法律制度”,主要论证了行为人对他人所为给付之意思表示的单方法律行为是否可以产生债之关系,即单方允诺是否可与与合同、侵权、无因管理和不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