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运用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评估其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已确诊为室性早搏的患者6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养血化痰颗粒剂。对照组常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心率、血压、血常规、二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离子等指标。以此评价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成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3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治疗4周后,得出以下
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烟酒史、心率、血压、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离子、中医症状评分、动态心电图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②同组间治疗前后单个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头晕P=0.147>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单个中医症状比较,胸闷、心烦、乏力、失眠P>0.05,无统计学差异,气短、心悸、头晕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单个中医症状积分差值比较,两组在乏力、心悸、失眠症状改善方面,P<0.05,有统计学差异。在胸闷、气短、心烦、头晕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同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各自中医症状总积分变化,治疗组P=0.000<0.05,对照组P=0.000<0.05,有统计学差异;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9.4%,P=0.018<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③同组间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数均有减少,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P=0.064>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异组间治疗后相比,经秩和检验,P=0.055,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者患者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74.19%。对照59.38%,P=0.259>0.05,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均可有效减少室性早搏个数。
④治疗组前后心率、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比较,均在正常范围波动,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二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结论:
通过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悸、失眠、胸闷等症状,减少室性早搏发作频率,且安全性良好。
通过运用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评估其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已确诊为室性早搏的患者6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养血化痰颗粒剂。对照组常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心率、血压、血常规、二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离子等指标。以此评价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成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3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治疗4周后,得出以下
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烟酒史、心率、血压、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离子、中医症状评分、动态心电图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②同组间治疗前后单个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头晕P=0.147>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单个中医症状比较,胸闷、心烦、乏力、失眠P>0.05,无统计学差异,气短、心悸、头晕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单个中医症状积分差值比较,两组在乏力、心悸、失眠症状改善方面,P<0.05,有统计学差异。在胸闷、气短、心烦、头晕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同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各自中医症状总积分变化,治疗组P=0.000<0.05,对照组P=0.000<0.05,有统计学差异;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9.4%,P=0.018<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③同组间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数均有减少,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P=0.064>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异组间治疗后相比,经秩和检验,P=0.055,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者患者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74.19%。对照59.38%,P=0.259>0.05,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均可有效减少室性早搏个数。
④治疗组前后心率、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比较,均在正常范围波动,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二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结论:
通过养血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悸、失眠、胸闷等症状,减少室性早搏发作频率,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