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晚期NSCLC患者中比较三代新药联合铂组成的双药方案的疗效,并对其临床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回顾性分析四种三代新药联合铂的双药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顺铂双药方案和卡铂双药化疗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状况等方面的资料,了解这些临床因素是否对疗效具有影响。应用四格表或列联表对不同亚组患者之间有效率进行比较,用Kaplan-Meier法对获益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进行比较,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1112例患者中,四种三代新药联合铂双药方案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5.055,p=0.168);而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具有差异(卡方=16.331,p=0.001);两两比较时发现,含紫杉醇(paclitaxel, PTX)双药方案、含吉西他滨双药方案(gemcitabin, GEM)和含多西紫杉醇(docetaxel, TXT)双药方案均优于含长春瑞滨(vinorelbine, NVB)双药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联合顺铂(cisplatin, DDP)还是卡铂(carboplatin, CBP)不论在DCR还是ORR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表明,非老年患者中含NVB双药方案在ORR方面劣于含GEM双药方案和含PTX双药方案,p值分别为0.023和0.021;鳞癌患者中含PTX双药方案在ORR方面具有优势趋势,与含GEM双药方案和含NVB双药方案相比,p值分别为0.026和0.065。PTX联合DDP在DCR方面低于GEM联合DDP,其DCR分别为66.2%和79.6%,p值为0.02;联合CBP方面,PTX联合CBP为其中的强者,优于GEM或NVB联合CBP, ORR分别为36.2%、16.7%和15.4%,p值分别为0.018和0.034。在获益(PR和SD)患者中,去除后续治疗(包括胸部放疗和维持治疗)的影响,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进行分析,四种方案PFS整体比较差异具有边界统计学意义(Log Rank卡方=6.785,p=0.079),两两比较时发现含PTX双药方案的PFS长于含GEM双药方案的PFS,二者平均PFS分别为3.7±0.2月和2.9±0.2月(Log Rank卡方=7.037,p=0.008),这种作用在男性、不吸烟及腺癌患者中尤为明显;联合DDP方案和CBP方案的平均PFS分别为3.1±0.1月和3.7±0.2月(Log Rank卡方=6.102,p=0.014),联合CBP双药方案的PFS长于联合DDP双药方案的PFS,这种作用在男性、老年、吸烟以及腺癌患者中表现更明显。结论:①在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中,DDP双药方案和CBP双药方案ORR无差异,但CBP双药方案的PFS长,主要表现在老年、男性、吸烟、腺癌患者中。②四种三代新药双药方案中,NVB双药方案的ORR最低;鳞癌患者中PTX双药方案ORR高于GEM双药方案;PTX双药方案的PFS长于GEM双药方案PFS;男性、不吸烟及腺癌患者中PTX双药方案的PFS长。③PTX联合CBP和GEM联合DDP是较好的组合方式。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SCC.NSE.CYFRA21-1、CA125在晚期NSCLC一线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0例,这些患者在治疗前、一线化疗2周期后均进行了肿瘤标志物检测,化疗结束后有疗效评价。对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化疗前后肺癌相关标志物CEA.SCC.NSE.CYFRA21-1、CA125水平及其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可获得PFS的患者中比较肿瘤标志物变化与PFS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70例患者中,PR 152例(41.1%),SD 131例(35.4%),PD 87例(23.5%),ORR 41.1%,DCR 76.5%。CEA、CYFRA2l-1和CA125下降患者的ORR明显高于升高者:在CEA下降、稳定和升高组患者ORR分别为48%、43.1%和31.7%,三者之间比较p=0.014,两两比较发现CEA下降组患者ORR高于升高组患者,p值为O.004:CYFRA21-1水平下降、稳定和升高组患者ORR分别为45.3%、41.9%和24.6%,三者比较p<0.001,两两比较CYFRA21-1下降组患者ORR高于升高组患者,p=0.002;CA125下降、稳定和升高组患者ORR分别为47.3%、38.1%和25.8%,三者比较p=0.002,两两比较CA125降低组患者ORR高于升高组患者,p<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发现当CEA下降34.8%时可以预测PR,其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52.2%(p=0.033);CYFRA21-1下降56.1%时预测PR,敏感性为59.1%,特异性58.4%(p=0.002);CA125下降48.9%预测PR,敏感性为56.3%,特异性53.2%(p=0.001)。NSE和CA125水平升高提示PD:NSE升高25%预测PD的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53.2%(p=0.017);CA125升高27.1%预测PD的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59.4%(p=0.001)。而SCC水平变化与治疗疗效无关。由于病人失访以及后续治疗(放疗以及维持治疗)对PFS影响,能用来分析PFS的共94例,平均PFS为3.6±2.7(1-12)月,5种肿瘤标志物在治疗前后不管升高、降低还是稳定者之间PFS的差异不具有显著影响。亚组分析表明女性患者诊断时NSE水平高正常和高于正常患者PFS分别为3.0±0.4月和2.0±0.6月,p=0.008;女性患者中一线2周期后CYFRA21-1水平正常和高于正常患者PFS分别为3.0±0.4月和1.8±0.5月,p=0.004;不吸烟患者一线2周期后CYFRA21-1水平正常和高于正常患者PFS分别为3.0±0.3月和2.0+0.4月,p=0.003。结论:①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血清CEA.CYFRA21-1和CA125下降幅度可预测化疗的疗效,血清NSE和CA125水平的升高幅度可预测疾病进展。②在预测ORR方面:CEA下降对ORR的预测作用主要表现在女性、非老年、腺癌患者中;CYFRA21-1下降对ORR的预测作用主要表现在男性患者中;CA125下降对ORR的预测作用主要在男性、非老年及腺癌患者中。③在预测疾病进展方面:CA125升高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作用主要在男性、非老年及腺癌患者中;NSE升高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作用无明显的人群选择性。④PFS方面:治疗前后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变化对PFS无影响;女性患者中NSE水平高患者的PFS短;女性及不吸烟患者—线2周期后CYFRA21-1水平高患者PFS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