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家族企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家族企业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但据统计,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为2—3年,仅为国外家族企业平均寿命的10%,这种“短命”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而且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的核心,也是家族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所以,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家族企业进行纵向研究。首先从一般性上界定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在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初创期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治理结构简单,决策权高度集中、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等特征;成长期具有股权结构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决策权相对分散、人员结构多元化、经营者激励约束多元化等特征;成熟期具有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机制科学化、重视非家族人力资本、重视自身培训与学习等特征,进而提出了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最佳治理结构,即初创期——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合一的业主型治理模式;成长期和成熟期——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折中治理”模式,即家族和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的控制权。本文将家族企业的最佳治理结构与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相结合,分别从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组织结构建设及运行机制、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择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将我国不同生命周期下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并以此为突破口,同时借鉴国内外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即初创期——明晰产权归属、理顺家族与企业的关系、重视文化制度建设;成长期——适度分散股权、大胆引进非家族成员、建立科学的决策和战略机制;成熟期—优化股权结构、健全与规范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运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传承机制。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家族企业的绝对通用的治理结构,各家族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构建适合其发展进程的独具特色的治理结构,并适时作出战略重心的转移和调整,相信家族之树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