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缺血性中风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对ICAM-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15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假手术组、空白组4组动物。除空白组15只SD大鼠外,其余3组(根据24 h、48h、72 h三个不同时间段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每时间点15只大鼠。针刺组与模型组均以改良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手术过程与模型组、针刺组相同,但不夹闭、不插栓线。术后大鼠常规饲养。 筛选造模成功者,在术后进行针刺治疗。针刺穴位: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针刺组SD大鼠,每天针刺一次,每次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一次,其余各组SD大鼠进行常规饲养,直至针刺组SD大鼠规定的针刺疗程结束(24h组针刺一天,48h组针刺两天,72h组针刺三天)。每个亚组治疗结束后,进行神经行为以及平衡能力评分,评分结束后,将实验大鼠断头并取脑,分离出右侧大脑皮层,进行本次实验指标ICAM-5的检验。采用SABC染色法进行ICAM-5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ICAM-5的表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1.对大鼠神经行为以及平衡能力评分后显示,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在造模后24h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造模后48h、72h,症状明显减轻,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针刺治疗可以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和平衡能力。 2.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呈现高表达,针刺组的ICAM-5蛋白表达在造模后24h时与模型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48h时,针刺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在72h时,针刺组在此时间点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模型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针刺可以提高缺血性中风大鼠ICAM-5蛋白的表达。结论: 1.针刺可以改善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的神经行为以及平衡能力差的状况。 2.针刺可以提高缺血性中风大鼠ICAM-5蛋白的表达水平,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