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相当多的患者发病晚,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为淋巴结转移,有效遏制淋巴结转移,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最近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水平增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胃癌最主要的扩散方式是经淋巴道转移。淋巴结受累与否是肿瘤分期和直接针对引流区域淋巴结治疗的基础,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血管内皮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是VEGF/PDG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被认为是特异的新生淋巴管刺激因子,可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并使淋巴管内皮细胞免受血清诱导的凋亡。尽管COX-2在胃癌的表达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还不多。本课题以胃癌和切缘胃粘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X-2, VEGF-C的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三项指标,探讨COX-2在胃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并探索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实验方法:选取2008-2009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胃癌标本,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及其切缘无癌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4例,全部病例在手术前均未行过化疗、放疗等治疗。试剂:兔抗人COX-2多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兔抗人VEGF-C多克隆抗体、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SP试剂盒、DAB显色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酶(SP)染色法,具体操作步骤按SP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切片置柠檬酸缓冲液(PH6.0)中,高压加热(95℃,13min)修复抗原。结果判断:光学显微镜观察,COX-2、VEGF-C阳性信号在细胞浆中或细胞膜上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COX-2、VEGF-C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面积评分的积分表示。D2-40阳性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呈棕黄色,将阳性染色的内皮细胞簇或内皮细胞形成的条状或隙状结构及有管腔者作为1个淋巴管计数。结果:1 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切缘胃粘膜上皮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4%,13.64%。COX-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 VEGF-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56.8%,VEGF-C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3胃癌中COX-2蛋白的高表达与VEGF-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4胃癌中淋巴管密度(LVD)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1.CO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COX-2在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COX-2表达上调与VEGF-C表达成正相关,提示两者在胃癌新生淋巴管形成中及淋巴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3.淋巴管密度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在胃癌发展中,有新生淋巴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