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的居民交往空间特征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商品化后,邻里流动速度显著提高,居住空间分异明显,同时居民通勤时间、工作时间增加,压缩了邻里交往的意愿,使得邻里关系趋于松散。居住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供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的不足,使得邻里交往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降低了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居民的住房缺口日益减少,住房需求逐步向安全、情感和归属等更高层次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希望能探究邻里场所依赖的特征,进而探究对居住环境认同和依靠的需求特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和交往空间特征的概念进行了定义,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对影响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程度的交往空间特征变量进行了定义及定量化,并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算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指数。其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邻里场所依赖的交往空间特征分析方法。接着在提出模型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结合随机效用模型,构建变量的影响路径分析模型,并提出模型估计、检验和修正的方法,绘制最终的模型路径图。在实证分析部分,通过随机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购买住房的居民,较低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民具有更高的邻里场所依赖程度,交往的邻居人数越多,邻里交往的越频繁,邻里场所依赖程度越低。而邻里间交往的深度越深,居民的邻里场所依赖程度越高。同时住房建筑面积小、住房楼层数少、通勤时间短和公共空间水平高的物质环境下邻里场所依赖程度较高。在影响路径方面,受教育程度、交往深度、通勤时间和住房类型对邻里场所依赖程度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居住时间和公共空间水平则是通过影响交往深度而间接地影响邻里场所依赖程度。同时受教育程度对邻里场所依赖程度影响效果程度最高,其次是住房类型和通勤时间,且两者的影响效果皆为负,接着是交往深度和公共空间水平,而居住时间的影响效果最弱。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结论,本文针对住宅产品设计、产品定位、居住区规划和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为优化卷烟生产车间不同生产模式下自动导引小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服务台数量,基于M/G/∞排队模型描述随机服务系统,通过建立单元排队系统,并根据泊松分布的可
博士生社会化的过程涵盖了学术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双重因子。对博士生社会化的研究兴起于国外,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内学者对博士生社会化的内涵解读、影响因素探索、
卟啉化合物在生物体的多种生理机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同时由于分子结构都具有相同的卟啉环,故此在物理、化学属性方面又有一定的共性。文章对卟啉
文章介绍了影响幕墙施工的技术问题,阐述了幕墙施工准备工作,针对幕墙施工中技术问题的处理措施展开分析,并结合公司"样板引路、争创优质工程"为主旨,发表了建议看法,希望可
对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好氧堆肥的人工接种试验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恒温培养箱模拟堆肥中心的温度,筛选出堆肥各个阶段的优势菌种,单独培养后混合加入到城市生活垃圾的高温好氧
以行动导向型教学为视阈,探讨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建立合理的英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以及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愈加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源以及人力投入到了这个产业中。集成电路与医疗的结合成为近期热门的研究课题,心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