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龙南客家围屋为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对满目的钢筋水泥森林感到厌倦,他们开始回过头去关注那些属于历史的、存在于现实的传统建筑。这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民居形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客家周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客家围屋是赣南客家人同宗聚族而居的集中式住宅,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而龙南是拥有围屋最多的县,这里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如何让如此众多的围屋再次焕发生命力,使其更好的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为保护客家传统和客家文化而服务是本课题所讨论的重点内容。 保护和再利用是两个互相依靠、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再利用,同时保护整改以后也应该积极的去使用它,仍然作为民居来使用或是为旅游开发服务都是可行的方法。只有人去使用建筑,参与建筑,它的保护才能更有效,更积极。
其他文献
自然资源和矿物燃料的过度消耗使得当今世界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筑业的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随着生态与可持续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技术的
随着社会发展对基础能源依赖程度的增大和我国煤炭开采重心的西移,西北部矿区的广袤土地开始大范围塌陷,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的迫切性凸现。从可持续的角度考虑西北部矿区的
本文从城市事件引入,并分类对比得出了奥运会是当今最重大的最富影响力的城市事件,对城市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推动作用。 结合文献阅读及资料收集的方法,从理解概念、特点、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工业是国家的命脉,而
我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首先崛起,回顾其发展历程,是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实现产业的集聚,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即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在产业发展
庭院,是建筑空间的有机组成之一,其在调节建筑的室内、外气候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一点,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可以找到许多成功的典例。在现代建筑中,庭院的生态特性也越来越受到重
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社会各方面发生着剧变。论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研究了社会急速转型中的乡村聚落及农村住宅的变迁。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有关乡村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中人口和物质的聚集和流动性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更新建设量增大。全球文化趋同的现象导致了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缺失,传统街道空
高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思想文化的集聚之地,也是影响和教育下一代人民思想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备受重视、1999年高校教育大众化使全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已
《隐藏的维度》一书关注文化背景下人对空间的感觉和使用方式。作者爱德华·霍尔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综合视角来看待人的空间行为,并提出“近体学”一词来描述人际空间距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