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线虫的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诱导、纯化、性质及其作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几丁质酶是一种诱导酶.胶体几丁质是最好的诱导物,可诱导P.lilacinus分泌两大类几丁质酶-内(外)切几丁质酶和壳二糖酶.P.lilacinus在诱导发酵液中的内(外)切几丁质酶活性是胞内酶活性的6.6倍,但壳二糖酶活性胞内外相差不多.P.lilacinus几丁质酶在酸性条件下被诱导.当胶体几丁质浓度为0.6﹪时,产酶活力最高.添加的几种有机和无机氮源大部分都能促进酶的合成,其中以有机氮源最好.附加碳源都抑制酶的合成,抑制程度各不相同.当500ml三角瓶中加入80ml培养基时,产酶活 力最高.当以种子液接种时,该菌在培养60-72h内酶活性增大到最大值.P.lilacinus蛋白 水解酶必须由大分子蛋白质诱导合成,一般来说,蛋白质活性是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在培养基中存在几丁质时,会促进蛋白酶的合成.
其他文献
植物生长素应激因子ARF(Auxin Reponse Factor)家族是植物中起源较早的一类基因.1997年,第一个ARF基因在拟南芥中被克隆,命名为ARF1,此后T.Ulmasov小组利用同源区段非严紧杂交
在由形态学角度初步推断蒜鳞茎薄壁细胞的衰退过程为PCD的前提下,本研究仍以蒜(Allium sativum L.)为材料,为从生化角度进一步证明该过程,利用琼脂糖电泳对薄壁细胞核DNA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