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颈段髓内肿瘤53例。比较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分类、手术方法及预后。术中33例采用电生理监测运动、感觉通路(A组),20例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未使用电生理监测(B组),比较A、B组术后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以及术后6月时两组复查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A组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平均分2.30±0.72,术后出院平均分为2.0±0.82,;术后6月平均分1.79±0.73,;B组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平均分2.3±0.71,术后出院平均分为2.2±0.93,术后6月复查平均分1.9±0.94。出院时A组有22人术后症状改善(66.7%),B组有10人术后症状有改善(50%),二者改善率无明显差异(Χ~2=1.45,P=0.23>0.05),术后6月随访时A组改善率84.8%,B组改善率60%,A组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42<0.05)。术后病理示室管膜瘤26例,全切24例,次全切2例,星形细胞瘤15例,全切8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3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全切6例,海绵状血管瘤3,全切3例,脂肪瘤1例,次全切,转移瘤2例,次全切。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颈段髓内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预后与术前症状、手术切除程度,肿瘤性质密切相关。术前症状较轻神经功能状态良好、手术切除程度高、良性肿瘤或者低级别恶性都是影响患者预后有利因素。联合电生理监测有利于肿瘤全切及患者脊髓功能的保护,特别是对患者长期预后有利。颈段髓内肿瘤对术者操作要求很高,必须由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师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