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公民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的现实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经济水平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改善,并且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也呈现出远远低于城市水平的状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需求增长的不断提升同时,实际供给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却严重不足,供需失衡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在起点公平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以2007年为分水岭,通过比较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年间社会保障产品各个方面的变化,厘清民族地区群众社会保障需求及其提供模式的可能途径,运用“滑竿原理”解析提供路径的可能性,试图为政府今后在民族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上给出参考。要求务必做到突破在市场、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非此即彼选择的传统思维模式,构建具有统筹城乡发展、广泛参与、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包容性特征的多中心供给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不确定阶段互惠偏好函数确保多中心供给模式可以顺利、良好运行。本文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创新点。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多中心治理理论、起点公平理论以及滑竿原理。第三章,首先运用数据统计概括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在医疗、基础设施、教育三方面的现状,然后对比2007年前后支出投入差异,找出现阶段制约当地公共产品供给相关的因素和矛盾。第四章,结合甘南州实际及现有模式的参照,找到真正适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出路。第五章主要介绍甘南州农村地区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模式的运行控制相关内容。第六章,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施多中心供给模式的未来展望。希望本文能够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相关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