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于坚的散文写作,从七八十年代的起步,到九十年代的自觉,再到二十世纪的独具风格,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语言都表现出了与前人的不同。本论文试图从于坚各个时期创作的散文文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坚的散文写作,从七八十年代的起步,到九十年代的自觉,再到二十世纪的独具风格,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语言都表现出了与前人的不同。本论文试图从于坚各个时期创作的散文文本出发,紧紧围绕散文体式研究的三个向度,即从内容、形式、及语言三个层面,探究于坚散文创作中的“交代体”写作、跨文体写作及其语言策略,力图发掘于坚散文对当代散文,乃至文学史的特殊价值和贡献。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部分:绪论主要围绕论文选题缘起,论文的创新点以及学术界对于坚散文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论述。第一章探究了于坚散文“交代体”写作的内涵及精神特质。结合作家创作的特殊性、时代背景对于坚散文“交代体”写作的概念及提出原因进行梳理,并从高原漫游与生命体悟,日常生活场景与私人记忆及域外世界与还乡夙愿三个层面,逐层分析于坚散文“交代体”写作所涉及的内容,及其对故乡、生命、日常生活、域外世界的文化反思。第二章探讨了于坚散文写作中复杂多样的跨文体形式。于坚在散文写作中既融入了诗歌、小说等文学因素,又掺杂了图片、摄影等“非文学”因素。一方面,于坚的散文与诗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主要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另一方面,于坚的散文在情节结构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小说化的倾向。还有,于坚将摄影、纪录片等“非文学”文体因素引入到散文创作中,促发了“图本形式”的形成,使其散文创作呈现出图文并茂、文体混杂的特征。第三章讨论了于坚散文的语言策略。从对语言本身的探索中,发掘出在“元写作”的过程中,于坚对词与物能指与所指的拆除与重建。以及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于坚散文语言通过语言的堆砌、升格与降格、调侃戏谑、粗言秽语等自我言说创造出的于坚式的语言狂欢。再通过对于坚散文中极具昆明地域特色的方言口语的分析,揭示出于坚语言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提高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静态负荷在工作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慢性损伤的发生率逐步提高。本研究对静力性损伤的常见
1事情经过1.1事故经过2008—07—26T16:00,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某村村医人户为流动儿童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发现一婴儿(男,2007—08—18出生)尚无免疫史。村医在征求其母亲同意后,正准备
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战时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史上的教育奇迹,西南联大在战时特殊环境下的成功办学给中国乃
<正>高校档案馆作为档案、文献和综合信息保管中心,担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职责,它是高校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推动高校各个方面发展中有着不可
法 (Law) ,在拉丁文 (jus)、法文 (droit)、德文 (Recht)中 ,都兼有“公平”与“正义”的含义。自然法理论属于法本源理论之一 ,通过对自然法的基本了解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接近《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的11.8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发展已由建设阶段逐步过度为养护管理阶段。自1988年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零的突
在这个精神文明被高度重视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现在,无论是“电视网络”、“3D、4D技术”或是“全息影像”、“人体交互”、.“动漫动画”,都必须依附于“媒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是指因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事实而引起的不动产物权之发生、变更、转移与消灭。在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通常并不存在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正>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80%~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型(NSCLC),非小细胞肺癌中50%以上确诊病例的年龄大于65岁,因此肺癌被视为老年疾病。但是因为其治疗
浅议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分析江苏如皋市剪床厂朱普香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预测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任何企业为了扩展业务,增加新的投资都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