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淋巴瘤之一,占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8%。CD5阳性的DLBCL患者亚组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其中相当多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此外,在亚洲国家,CD5+DLBCL患者女性居多。目前这些患者的发病机理,进展和化疗耐药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多种癌基因突变和异常信号通路有关。因此,研究CD5+R/RDLBCL的发病机理和进展的准确分子机制非常有意义。目前已经证实,小非编码RNA在DLBCL的分类、诊断、治疗选择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源自tRNA裂解的tRF是一组丰富的非编码RNA,数量仅少于miRNA,并且已被证明在某些生物学过程中可以与miRNA起类似的作用。但与miRNA不同,tRFs具有高度保守性,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据报道,tRFs在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和生物中都稳定表达,并且可以在体液中检测到。因此,与miRNA相比,tRF具有一定优势,可以用作基于体液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CD5阳性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tRF的差异表达以及探索测序结果与tRF2Cancer数据库中恶性B细胞淋巴瘤数据之间的关系。选择部分tRF序列进行进一步研究,并预测其潜在的临床功能。方法:1.患者和正常对照标本的选择及收集,2.总RNA提取和RNA测序3.tRF和tiRNA的数据分析4.tRF2Cancer数据库数据收集与分析5.提取RN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6.生物信息学分析tRFs的靶基因及可能的临床应用结果:1.本研究纳入了在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接受治疗的三名女性患者。根据ESMO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条目,他们被诊断为典型的CD5+的R/RDLBCL。所有三名患者在疾病进展或复发之前接受了至少三个周期的R-CHOP方案。2.在CD5+R/R DLBCL患者中鉴定出308个特异性表达的tRF和tiRNA,在对照组中鉴定出406个特异性表达的tRF和tiRNA。在tRF和tiRNA的亚型中,tRF-5的表达水平最高,占49%,占比最低的部分是tiRNA-3。3.从tRFs和tiRNA分类的角度,tRF-3和tRF-5是DLBCL中高表达的tRFs类型。4.在患有CD5+R/R DLBCL的患者中,有四个序列显著上调,六个序列显著下调。qRT-PCR检测后筛选出了三个tRF片段,包括AS-tDR-011395,AS-tDR-008946 和 AS-tDR-013492。5.将序列加载到基于TargetScan和miRanda的自制软件中,AS-tDR-013492,AS-tDR-011395 和 AS-tDR-008946 的靶基因数目分别为 497、9114 和 730。6.因为序列AS-tDR-011395具有大量可能的调控靶基因(9114个)。通常情况下,这在科学意义上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将其排除,并对其他两个tRF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以获取其可能的靶基因。我们使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进行了生物学注释,并获得了上调基因的GO功能富集。基于KEGG数据库,我们分析了差异表达的靶基因参与的通路。绘制靶基因PPI网络,AS-tDR-008946的靶基因组成的PPI网络由227个节点和480条边构成。AS-tDR-013492的靶基因组成的PPI网络由289个节点和572条边构成。筛选出核心靶基因即NEDD4L、UBA52、PDGFB 等。7.UBA52在DLBCL细胞系中显著低表达,表明UBA52可能参与了 DLBCL的发病机制,AS-tDR-013492可能以miRNA样沉默的方式调节UBA52的表达。8.NEDD4L、UBA52、PDGFB可能在信号传输、RNA合成、DNA甲基化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其为靶点的新药或有利于CD5+DLBCL的治疗效果。结论:CD5+R/RDLBCL患者外周血中有308个特异性表达的tRF&tiRNA片段,对照组中有406个特异性表达的tRF&tiRNA片段,其中tRF-3和tRF-5是DLBCL患者外周血中中高表达最明显的tRFs亚型;AS-tDR-008946和AS-tDR-013492是相对表达量升高最显著的片段,有望成为诊断CD5阳性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PI3K/AKT和MAPK/ERK是受tRFs相关靶基因影响最频繁的通路。NEDD4L和UBA52这两个重要的靶基因可能分别在信号传递和RNA合成中起关键作用,且UBA52在DLBCL细胞系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AS-tDR-013492可能以miRNA样沉默的方式调节UBA52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