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PPP项目成交规模已达9万亿元以上,但对失败的PPP项目却鲜有报道。已有学者深入研究发现在以往失败的PPP项目中,公众反对是导致其失败的高发风险,且多发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类项目。在大批落地和即将落地的PPP项目中,市政工程类的PPP项目占比接近50%,其中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随着2016年《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的出台,被作为两个强制类PPP项目推行,占据了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份额。与此同时,深入研究以往失败的PPP项目和政府投资类项目,发现这类项目容易引起公众反对,进而导致政府选择终止项目,使政府和社会资本都面临困境。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所代表的这类PPP项目引起公众反对风险是问题的表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邻避效应,而形成邻避效应的原因则是具有负外部性的设施带来的选址决策困境。负外部性又为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实质负外部性,另一部分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被放大的负外部性。本文遵循现实问题来源于实践,用理论分析得到解决方案再回到实践中进行验证的研究思路,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针对邻避效应的实质负外部性进行研究,识别具体的表现及特点;再通过传统治理负外部性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分析认为治理我国邻避效应外部性问题的最佳手段是庇古税。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解决实质负外部性的邻避设施类PPP项目补偿机制进行构建。其次,对负外部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邻避设施如果在决策阶段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负外部性就很容易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下被放大,导致更强烈的邻避情绪和更严重的公众反对事件。因此,引入与信息传播过程相似的传染病SIR模型对邻避效应中的舆情传播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舆情传播过程中滋生被放大的负外部性的原因和路径,并针对阻断传播路径、进而防止负外部性被放大的方法给出建议。最后,面对公众反对风险导致PPP项目提前终止时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2017版世界银行PPP项目合同指南、英国PF2合同等PPP合同示范文本,结合案例梳理了适用公众反对风险导致PPP项目终止的条款与政府应付的回购补偿金构成。综上,本研究为解决邻避设施类PPP项目的公众反对风险引入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以治理负外部性为目标系统地探讨了化解公众反对风险的原理和对策,并对适用公众反对风险的PPP项目合同条款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