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藏红花酸有极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由于天然藏红花酸的产量极其有限,故此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进行藏红花酸的异源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杜氏盐藻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单细胞真核绿藻,生长速度快,培养方法简便,遗传转化稳定,特别是其胞内藏红花酸的前体分子——β-胡萝卜素含量可高达细胞干重10%,为目前所有已知微藻中含量最高。然而在杜氏盐藻的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缺失以β-胡萝卜素为底物催化生成藏红花酸的关键酶: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红花酸有极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由于天然藏红花酸的产量极其有限,故此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进行藏红花酸的异源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杜氏盐藻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单细胞真核绿藻,生长速度快,培养方法简便,遗传转化稳定,特别是其胞内藏红花酸的前体分子——β-胡萝卜素含量可高达细胞干重10%,为目前所有已知微藻中含量最高。然而在杜氏盐藻的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缺失以β-胡萝卜素为底物催化生成藏红花酸的关键酶:玉米黄素裂解酶(ZCD)。本研究拟通过高产β-胡萝卜素的杜氏盐藻,利用基因工程在杜氏盐藻中表达来自藏红花的ZCD外源基因(CSZCD),以期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在杜氏盐藻中构建藏红花酸的合成途径,获得具有藏红花酸合成能力的转基因杜氏盐藻工程株。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改良后的培养基,通过光照强度、培养温度、各组份配比等优化,确立杜氏盐藻的最优生长曲线;2.基于pCAMBIA3301载体为骨架,成功构建杜氏盐藻的重组表达载体pCAMBI3301-CSZCD,并通过玻璃珠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盐藻细胞;3.通过草铵膦抗性平板筛选,利用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转化藻株进行分子水平检测,鉴定获得能够稳定遗传外源基因CSZCD的盐藻转化藻株,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比较分析野生型与转化藻株中藏红花酸含量变化,并利用LC-MS分析杜氏盐藻转化株藏红花酸的相关化合物,初步验证转CSZCD基因的杜氏盐藻能合成藏红花酸相关化合物。本研究成功构建杜氏盐藻的遗传表达载体,获得具有稳定表达外源CSZCD基因的杜氏盐藻转化株。通过HPLC和LC-MS分析后,发现CSZCD基因在杜氏盐藻中的成功表达能实现藏红花酸相关化合物的合成,为后续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从杜氏盐藻中合成藏红花酸奠定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为单细胞真核绿藻,在遭遇环境胁迫(强光、高温、高盐和氮饥饿等)时会大量合成并积累虾青素,其含量可占藻细胞干重的2-5%,是天然虾青素的优质来源。虾青素是一种具高强度抗氧化能力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水产养殖、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雨生红球藻内虾青素的合成途径已经基本被阐明,其中BKTs和Crt R-B是其关键限速酶。然而该合成途径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化石能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及化石能源带来的温室效应,人们已经在着手开发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能源,而微藻凭借其生长速度快,油脂含量高,不占用耕地面积等优势,被人们认为是具有潜力的原材料。原始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它本身油脂含量高,且能够适应自养和异养两种培养模式,尤其在异养条件下能够积累大量油脂,因此将其用于生物柴油的生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Flotow)在胁迫条件下可以大量积累虾青素,被认为是天然虾青素的优良来源。目前对雨生红球藻的研究侧重于促进虾青素的积累和提取工艺等方面,但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合成调控研究较少,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转录因子在雨生红球藻受到环境胁迫而大量积累虾青素时所起的调控作用。雨生红球藻192.80经强光和醋酸钠胁迫处理,提取总RNA进行高通
以金纳米粒子为核心通过金-巯键连接DNA形成的球状核酸,由于其整合了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以及DNA的特异性、可定制性而被广泛运用于生物检测、药物递送以及基因治疗等领域。然而制备球状核酸却面临着制备时间长、低修饰密度以及低杂交效率等问题,对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本论文对三种类型球状核酸的制备提出了新策略。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二章:利用二价Mg2+出
病理切片图像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要准确地把图像里面的所有细胞核分割出来。和需要手工提取特征的传统方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地学习到能够表达细胞核的特征,有利于加速病理切片图像的诊断。但是因为细胞核的种类千差万别,颜色、形态各异,同时也存在细胞核边界模糊,细胞核之间重叠遮挡的情况,神经网络需要增加特殊的后处理才能比较好地处理这些细胞。另外一方面,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病理切片细胞核分割除了要应对处
脑-接口技术(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指从人的大脑建立一条与外部辅助设备联系的通路以达到利用外部辅助设备完成大脑想要完成的任务,近些年来被广泛的研究并应用在医疗康复等众多领域。BCI技术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甚至替代某些严重损伤的肢体。但是BCI的发展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其存在背景噪声较大导致信噪比较低、信号采集比较困难、由被试间差异等影响导致分类结
受生物体在恶劣环境中的自调节生理活动行为的启发,仿生材料近年来备受各领域的关注。仿生材料需具有柔韧性、高稳定性、高耐久性和机械性能强等性能,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其中,具有超高机械韧性和拉伸性,并且同时具有保湿性、抗结冰性的韧性有机水凝胶是能够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应用的仿生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针对韧性有机水凝胶的合成、修饰和应用,本文开展以下研究:(1)研究了由程序化编码的刚性结构所产生的韧性有
解决建筑玻璃的隔热问题对于解决建筑能耗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可在建筑玻璃上涂覆以隔热粉体为主的涂料,以实现智能的温度调节,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这就是人们所设想的智能窗。显而易见,智能窗的应用将大大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二氧化钒(VO2)因其优异的热致变色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在智能窗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以下三个挑战,VO2不能立即用作智能窗的涂层:(1)高相变温度TC(~
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驱动下,化学产业朝着绿色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关键的技术。以微液滴为平台的微化学反应器可以减少试剂消耗、提高反应速率和提供安全可控的反应条件,为绿色化学和化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传统的微通道微反应器能很好的控制液滴的产生、合并、断裂、纳升级液体的注射等,但对于有固体颗粒生成或粘性较大的体系,微反应器的管道易堵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通过
与生物组织相似,水凝胶是由含有大量水的聚合物三维网络构成的软材料,具有出色的柔韧性、机械拉伸性、响应性、生物活性及生物相容性。因此,水凝胶在生物医学、软体机器和柔性电子等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但水凝胶仍存在两个缺陷:(1)在低温条件下(0 oC及以下)发生结冰现象;(2)干旱条件下的失水现象,从而影响水凝胶的稳定性和应用。本文研究利用溶剂置换法制备以抗冻剂为分散介质的抗冻保湿有机凝胶,通过抗冻剂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