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常规会阴侧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12月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门诊进行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267例,其中单纯行会阴侧切的产妇102例,作为观察组(侧切组),会阴完整及会阴裂伤≤Ⅱ°的产妇165例,作为对照组(非侧切组)。记录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无痛分娩情况、孕期体重变化、哺乳方式、孕期SUI情况、产后SUI情况、产后POP情况、盆底肌肌力、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会阴疼痛、缩肛反射、会阴中心腱移动度、阴道开口宽度、坐骨棘及坐骨结节压痛等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x±)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产妇盆底相关因素(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产程时间、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无痛分娩情况、孕期体质量变化、哺乳方式、孕期SUI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产后SUI发生情况:侧切组产妇SUI发生率13.7%明显高于非侧切组6.1%(χ2=4.527,P<0.05)。3分娩后产妇POP发生率为100%,但均为Ⅰ、Ⅱ期,侧切组与非侧切组产妇POP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χ2=0.501,P>0.05)。4盆底肌电生理:侧切组产妇Ⅰ类肌肌力及疲劳度异常率(76.5%、93.1%)均分别高于非侧切组(64.8%、73.5%)(χ2=4.001、5.120,P<0.05);Ⅱ类肌肌力及疲劳度异常率侧切组(39.2%、26.5%)与非侧切组(30.9%、28.5%)比较无明显差异(χ2=1.936、0.128,P>0.05);侧切组产妇产后阴道动态压力异常率79.4%高于非侧切组61.2%(χ2=9.621,P<0.05)。5妇科检查:侧切组产妇会阴疼痛发生率(12.7%)明显高于非侧切组(3.0%)(χ2=9.462,P<0.05);侧切组产妇外阴及肛周神经反射异常率(17.6%、19.6%)分别明显高于非侧切组(7.9%、8.5%)(χ2=5.861、7.018,P<0.05)。侧切组产妇会阴中心腱移动度(0.7±0.3)cm大于非侧切组(0.6±0.2)cm(P<0.05)。两组产妇阴道开口、坐骨棘及坐骨结节压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会阴侧切对产后SUI发生所造成的影响较会阴自然裂伤明显,两组产妇POP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2会阴侧切对盆底Ⅰ类肌纤维、阴道动态压力造成的损伤较会阴自然裂伤明显,但对Ⅱ类肌纤维的影响与会阴自然裂伤无明显差异;3会阴侧切对产妇会阴切口疼痛感、缩肛反射以及中心腱移动度造成的损伤均较会阴自然裂伤明显;4会阴侧切对产妇会阴体、阴道开口完整性、坐骨棘及坐骨结节疼痛感所造成的影响与会阴自然裂伤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