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目的 慢肝消是导师田德禄教授发掘中医理论,积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有效方剂。为探讨其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 ALF)的作用机制,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该方对ALF模型大鼠胶原降解的影响。 2 方法 2.1 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1) 动物分组 体重140~16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4wk、模型9wk、模型14wk共5组,每组8只大鼠。 (2) 造模方法 采用灌胃乙醇—吡唑—玉米油混合液日1次;和腹腔注射乙醛—血红蛋白加合物10天1次的方法,分别持续4wk、9wk、14wk,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3) 检测方法 采用生化方法检查大鼠肝功;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PCⅢ)、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采用HE染色法和Mallory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大鼠一般病理形态改变和胶原纤维增生情况。 2.2 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 动物分组 体重140~16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共4组,每组8只大鼠。 (2) 造模方法 按照实验2.1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3) 给药方法 从实验第15周开始,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日1次;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每天分别灌胃慢肝消1ml/100g体重、肝脾康1ml/100g体重,日1次;共4周。 (4) 检测方法 采用生化方法检查大鼠肝功;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 PCⅢ、HA水平;采用HE染色法和Mallory染色法,按照病理学观察积分标准,观察慢肝消对模型大鼠脂肪变性程度和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的影响。 2.3 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影响 (1) 标本来源 肝组织标本来源于实验2.2中各组动物的肝脏。 (2) 检测方法 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慢肝消对Ⅰ、Ⅲ型胶原的影响,并结合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 2.4 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mRNA、TIMP-1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1) 动物分组 体重140~16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两组。每组分别设0wk、4wk、9wk、14wk、18wk5个观察点,每个观察点8只大鼠。 (2) 造模方法 参照实验2.1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3) 检测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MMP-13mRNA、TIMP-1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凝胶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 2.5 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MMP-13mRNA、TIMP-1mRNA表达的影响 (1) 标本来源 来源于实验2.2中各组大鼠的肝脏。 (2) 检测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MMP-13mRNA、TIMP-1mRNA的表达,并结合凝胶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 3 结果 3.1 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1) 血清学变化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GGTP、HA、PCⅢ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慢肝消调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降解的机制研究 (2)病理形态学变化模型组大鼠4wk时出现弥漫性脂肪变性;gwk时,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出现肝细胞坏死,伴局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Mallory染色肝细胞周围、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出现轻度胶原纤维增生;14wk时肝小叶结构异常,肝索排列紊乱;Ma 11。ry染色肝细胞周围、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出现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穿插于肝小叶间,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3.2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血清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大鼠血清ALT、AST、GGTP、HA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治疗组、治疗对照组除“TP外,余皆无明显差异(P>0 .5). (2)病理形态学变化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异常,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呈空泡变性,中央静脉、汇管区周围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治疗组、治疗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渐恢复,肝细胞空泡变性明显减轻(P<0.05),中央静脉及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o 3.3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工、IH型胶原的影响 偏振光显微镜下,工型胶原呈红色或黄红色,IH型胶原呈绿色。模型组大鼠I、IH型胶原含量最高,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4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 MMP一1 3mRNA、TIMP一l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正常组大鼠MMP一13mRNA、TIMP一lmRNA在owk、4wk、gwk、14wk、18wk时,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大鼠枷P一1 3mRNA表达在gwk、18wk相对4wk、14wk增高,14wk最低,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 TIMP一lmRNA表达在4wk、gwk、14wk,随时间递增逐步增高(P<0.02),至18wk时,表达明显减少(P<0.001)。模型组大鼠MMP一13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IMP一l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o 3.5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一1 3mRNA、TIMP一lmRNA表达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