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表现为冠状动脉闭塞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缺血性疾病损害心肌组织,而心肌细胞坏死则引发炎症反应。MI作为临床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MI后,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迅速渗入受损的心肌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炎症细胞,主要有2种表型:典型激活M1型巨噬细胞和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在心肌损伤愈合中起多重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降低炎性反应。巨噬细胞通过调节NGF的表达参与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他汀类药物是有效的降脂药物,对心血管事件进行一级预防十分有效且安全,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一个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心血管事件中起到保护作用。目前,药物可通过上调SIRT1后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但阿托伐他汀上调SIRT1的表达是否能影响巨噬细胞极化尚未有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阿托伐他汀干预小鼠巨噬细胞表型转变及其对NGF产生的作用,探讨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机制,为后续研究MI后交感神经机制提供新方向。研究方法采用高糖DMEM孵育RAW264.7细胞24h,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向M1型极化,以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向M2型极化,分别用阿托伐他汀干预上述诱导的M1和M2型细胞。最后将实验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仅用DMSO处理)、M1组(LPS+IFN-γ刺激 RAW264.7 细胞)、M2 组(IL-4/IL-13 干预 RAW264.7 细胞)、M1+A(M1组利用阿伐他汀干预)和M2+A组(M2组利用阿伐他汀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极化的表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T1、NGF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研究结果M1组和M2组细胞SIRT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1+A组和M2+A组细胞SIRT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M1组和M2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1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2组(P<0.05);M1+A组和M2+A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M1+A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M1组和M2组细胞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M1+A组和M2+A组细胞的IL-1 β和TNF-α分泌量均减少,但仅M1+A组细胞的IL-1 β和TNF-α分泌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上调SIRT1继而调控巨噬细胞表型转变,调节NGF的表达,减少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