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谈历史剧字幕中文化空缺现象及英译策略 ——以《清平乐》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加剧,影视剧跨文化传播逐渐成为各国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各类影视产业扶持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产影视剧走出国门。历史剧作为众多影视剧题材中最具特色的一类,承载着更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和内涵,成为了许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观众更倾向于选择的题材。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历史剧《清平乐》第五集至第七集的字幕为研究语料,其中的人物对白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风格,不仅夹杂着大量诗歌、成语等汉语独有的语言文化元素,还包含着很多独属于中国甚至是宋代的文化词汇,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很难找到与这些中国文化意象完全对应的英文概念,产生了大量文化空缺现象,增加了翻译难度。对文化空缺的处理影响着字幕翻译的整体质量,而高质量的历史剧字幕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出去”。有鉴于此,本报告结合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基于其中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关键概念对翻译的强大解释力,对《清平乐》字幕中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探讨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笔者及其他译者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本报告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为任务过程,分别从三个阶段交代本次翻译实践任务的完整历程。第三章为文献综述,分别介绍字幕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所选用的关联理论,并探讨将此理论运用于本文研究的可行性。第四章为案例分析,聚焦于《清平乐》字幕英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对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类并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分析应采用的翻译策略。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启示,探讨本报告的局限与其带来的思考。
其他文献
在魏晋时期,敦煌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一个重要据点,在中外交流的同时,敦煌也成为了我国较早接触佛教思想和文化的地区之一。随着佛教在敦煌得以立足、发展,佛塔、寺庙、石窟寺等大量丰富的佛教艺术形式也在敦煌遍地开花,处于古丝绸之路重要结点的敦煌,其石窟艺术风格自然也深受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悠久灿烂的石窟艺术作品,现存敦煌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时代跨度最长、石窟艺术形式最丰富的便是莫高窟。
本文主要以青铜器上的有翼神兽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形象将其分类,分为鸟类、龙类、狮虎类以及不易辨别的其他类动物形象,根据翅膀的不同样式进行区域文化分析,不管造型类还是图案类均可分为“s”形类、写实羽翼类和分叉羽翼类三种,通过分析可以断定“s”形类羽翼属于中国早期文化,分叉类羽翼属于夔纹的变形或当地特有文化,写实类羽翼则属于外来文化,与黑海沿岸及欧亚草原地区有关。相关证据有:一、都具有相似的写实类羽翼
近年来,陕西和山西等地区发现的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壁画墓不断增多,其中含有建筑图像的壁画也随之增多,目前搜集到的墓葬已有38座,建筑类型大约7种,有建筑图像约66例。学术界一直比较关注墓葬壁画,尤其是墓葬壁画的内容分布和作用及等级象征,但是对墓葬壁画中建筑图像的关注相对较少,在墓葬壁画建筑图像方面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尽力全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第一章首先对北朝隋唐墓葬壁画及建筑图像的研究动
近年来,短视频作为新型的传播载体不断发展,用户规模迅速增加,形成独特的网络景观,其文化热潮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的许多方面。被称为“东方美食家”的李子柒用短视频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桃花源”,从播种到收获,一年四季,从不停歇。她用双手为我们制作了一道又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用双眼带我们领略了乡村的别样美景。其短视频制作精美,拥有着电影级的画面质感,叙事主题深刻而相通,让观众沉醉其中,获得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促进历史文物的保护传承,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的大势所趋,也是文化传播的应有之义,山西蕴含着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充分挖掘山西省优秀文化内涵,传播优质文化信息,成为了新时代践行文化自信理念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传递文化的传统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他们从“被动的传授和讲解”
铜提梁盉主要流行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时期,其形制为口较小、扁圆鼓腹、三蹄足、带兽首曲流、部分器物与流相对的腹一侧带透雕扉棱鋬、有盖、盉肩部上有提梁。铜提梁盉主体分布于群舒文化区、长江中下游文化区及中原文化区,是东周时期数量最多也最为典型的铜盉类,因此对其的研究颇为重要。由于侧重性不同,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整个铜盉的序列研究或偏重铜盉一个方面或单个器物的研究,而无法专门针对东周这一时段带提梁的铜盉这一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为大众提供服务的总称,是推动我国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和加快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也是有效促进广大农民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就业创收、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必须依托农村现状以及自身资源条件,利用并且挖掘出极具乡村特色的文化产品,从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贾家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良好成效,根据实地情况实施乡村振兴,打造成了中国最好的乡村
本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本节选自H·弗洛里斯·科恩所著的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A Historiographical Inquiry(《科学革命之编史学研究》)一书。该书从史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属于科学哲学文本,语言论述性强、逻辑缜密,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这些特点给笔者翻译该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次翻译实践是在顺应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从语境关系、语言结构
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状态,是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统一体。低学习投入与风险行为、留级、辍学、低心理健康水平、低学习成绩相关。近年来,学习投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往研究表明,学习投入既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也与个体自身息息相关。其中师生关系、学业韧性和智力内隐观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但是对于这些因素作用于学习投入的机制还鲜有学者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师生关系、
和制汉语于平安时代登上了日本的历史舞台。此后,和制汉语的数量与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特点。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进入幕末·明治初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新概念、新事物大量涌入日本。在此背景下,为了尽快学习并普及这些新概念与新事物,日本人通过翻译外文书籍的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和制汉语。幕末·明治初期诞生的和制汉语不仅丰富了日语词汇,而且对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