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水稻秸秆的生物预处理及发酵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人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可替代的生物质能源,却又面临与人争粮的窘况。而全球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资源给大家提供了旭光。本文利用一种新型的脆性水稻秸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白腐菌生物预处理对脆性水稻秸秆的降解,并利用酿酒酵母对预处理后的材料做了同步糖化发酵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成份分析发现与传统秸秆相比脆性秸秆的半纤维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增加;通过拉力试验发现,脆杆的茎部分的拉力与传统秸秆相比非常小,各部分平均拉力是传统秸秆的39.42%,拉伸长度均小于传统秸秆,其平均值是传统秸秆的56%。从粉碎耗能上面看,脆杆更易粉碎。利用切片染色观察显示:脆性水稻秸秆的厚壁细胞壁薄,细胞腔大,木质素含量稍有增加。2.以脆性水稻秸秆和传统水稻秸秆为材料,筛选15株白腐真菌对水稻秸秆的降解,从中发现:姬菇6号在平板上的生长速度最快,菌圈达到90 mm(7D),香菇,灵芝,杏鲍菇的生长速度均较慢;通过预处理实验得到:姬菇6号处理的脆性水稻秸秆和传统水稻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高,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损失较少。而香菇基本上没有降解木质素。平菇115、平菇(冬白一号)、平菇(灰白一号)、矮平均有很明显的去木质素能力,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的损失率较高。3.以筛选的姬菇6号处理脆性秸秆和传统秸秆,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成份的变化。在处理60天后,传统秸秆重量损失为:22.06±0.1%,木质素的降解率为28.92±1.8%,纤维素为6.76±1.4%,半纤维素为:35.58±2.8%;脆性秸秆对应的分别为:27.28±2.1%,33.54±1.9%,5.71±2.5%,47.88±2.0%。预处理后脆性秸秆和传统秸秆在48h的水解率分别增加2.82倍和3.17倍。脆性秸秆和传统秸秆的初始吸附率分别增加5.55倍和1.02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经过白腐菌处理的两种样品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木质纤维素材料上覆盖的菌丝越多,随着时间的增加在材料上的小孔逐渐变多。4.利用白腐菌预处理的材料进行同步糖化发酵,优化了不同温度,接种量,酶量对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接种量5%,发酵温度40℃,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FPU/g,发酵48h。处理后的脆性秸秆乙醇产量比未处理的脆性秸秆提高了1.51倍,而传统水稻秸秆产量提高了0.81倍。以微晶纤维素发酵为对照,预处理后的脆性秸秆和传统秸秆的乙醇产量分别为微晶纤维素的33.85%和21.43%。
其他文献
放线菌是一类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微生物类群,其次级代谢产物是开发新型生物农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筛选具有拮抗作用放线菌是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的首要步骤。
酸性土壤一般指表土pH<5.50的土壤,红壤、黄壤、砖红壤和赤红壤等都是这种类型土壤。近年来,酸雨沉降及不良耕作方式加速了土壤酸化,导致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害问题日益严重,限制了作物生物和经济产量的提高。酸性土壤铝毒害已成为全球性最重要的农业问题之一。为了研究酸性条件下不同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和中国特有小麦对铝耐性的差异并从中发现可能的耐铝抗源,本文通过水培法对27份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和代换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