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内在价值”的生态伦理视阈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态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辨析生态伦理学中的“自然价值”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伦理学各流派之间分歧与对立的焦点——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进而从伦理视阈透视了作为非人类中心论的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等;并且阐发了目前国内外学者由罗尔斯顿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而引发的论争——从批判价值客观主义和批判泛主体论的角度否定自然“内在价值”以及从论证自然“主体性”的角度进而肯定自然“内在价值”,其目的在于梳理目前学术界与之相关的主要研究观点,以此揭示关于自然“内在价值”问题探讨的复杂性。本文旨趣在于探索自然“内在价值”论争的价值,即:从伦理视阈超越自然“内在价值”的论争,在此基础上,返观人的生态悖谬,阐述了当代生态文明的四个转向,从实践的层面重建生态伦理原则;与此同时,从人的生态化趋势,尝试引证了“理性生态人”的生态伦理假设及其道德行为规范,为现代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一种道德支撑,为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探索思路。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建筑外墙饰面安全性,采用合成树脂乳液、无机凝胶材为黏结剂,天然彩色石材(粉碎颗粒)为骨料,石粉为填料等调成聚合物建筑灰浆,制成片状的TDL柔性饰面砖。这种新型墙
在全方位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行政权力的异化,行政伦理的失范,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政治文明建构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课题。在理论研究的层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生态失衡现象日趋严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家训文献资料的国家,几千年来家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谱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家训。从家训的出现一
海德格尔指出,肇始于笛卡尔的近代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使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明确区分对立起来,这仍然是用对“存在者”的追问代替对“存在”本身的追问,继续产生着对“存在”的遗
20世纪以来,新技术的运用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同时,资源、能源、人口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却摆到了人们的面前。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团体、个人
风险尤其是工程风险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阐述这一社会现象便是工程伦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工程师的道德责任感是关乎工程能否最大化的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社会一种普遍的伦理文化思潮,它不仅广泛渗透在经济社会生活之中,而且还成为国家社会组织建构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对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并且还在产生
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人类的生存问题变得严峻起来了,人们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开始重新思考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同时,面对生态危机,人类必然要寻求解脱之道,
随着全球贸易额增长,国际物流运输需求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在"低碳绿色增长"时代,利用铁路集装箱班列致力于降低内陆运输费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考察了韩国铁路集装箱班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