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的进程正逐步加快。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结构变迁导致的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均寿命的延长更使得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逐渐增多,“长寿不健康”的问题日益凸显,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现行的仅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日常服务的养老模式难以兼顾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叠加的需求,亟需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为老人提供集生活照料、疾病诊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于一体的连续、专业的健康服务,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这不仅是解决牵动群众神经的民生问题,更是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我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表明医养结合已经从基本理念上升为国家行动,国家开始重视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2016年6月和9月也分别开始了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建设工作,为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实践探索和积累经验,更好地解决“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的问题。本文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家统计年鉴、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等数据的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结构失衡、空巢化现象严重等老龄化形势。基于对文献资料的梳理、相关理论的综述,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公共产品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的阐释分析,以及回溯我国养老服务方式的变化趋势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实践的发展历程,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对我国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进行了动因分析。运用非结构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论述了走访调研的三种不同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包括扬州市江都区社会福利院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南京幸福园护理院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模式、杭州富春江曜阳老年公寓的养老机构内设综合医院模式以及介绍了贵州曜阳养老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现实做法。通过对不同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比较和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存在医疗机构服务参与积极性不高、医疗保险政策受限较大、医护服务人员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提高服务可及性,在探索我国目前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式的新突破、明确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过程中各主体的责任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路径,包括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构建科学制度体系;整合资源,促进合作,形成服务多元供给;严格监管,加强评估,保障服务供给质量;创新技术,培养人才,健全服务配套机制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