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新疆山地森林中,分布最广、蓄积量最大的森林生态树种,天山云杉林是我国新疆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以天山云杉为主体的天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新疆山地森林中,分布最广、蓄积量最大的森林生态树种,天山云杉林是我国新疆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以天山云杉为主体的天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天山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林区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护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2000年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目前,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近20年,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的更新恢复评价工作亟待开展。为此,本研究以天山北麓中部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为例,采用样方调查法,针对高强度采伐下天山云杉更新群落特征,从高强度采伐下天山云杉更新群落物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物种组成的分析表明,高强度采伐后天山云杉更新群落中共有植物33科61属67种,双子叶植物占决定优势。乔木层发达,灌木植物发育不良,草本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菊科种类最多。采伐强度等级Ⅰ(强度为70%~90%)且天保工程实施后,云杉幼树更新数量成倍增多,平均每公顷更新木数量达21 128株。随干扰强度的增加,伐后不同时期天山云杉的重要值均降低,天山桦(Betula tianschanica)数量增多,天山桦的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呈先上升后小幅度下降趋势,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种重要值变化幅度较小,除伐后>40 a外,数量均减少。伐后≤20 a至伐后>40 a,物种数量减少,更新天山云杉的重要值和相对优势度减小,天山桦相反,灌木、草本层在伐后>40 a时重要值最小,伐后21~40 a时物种重要值增大,伐后≤20 a时森林自我更新修复使得群落竞争加剧,弱势植物种淘汰,物种重要值略微有所减少,原因是新疆天保工程的实施。优势种是林下植物高山羊角芹(Aegopodium alpestre)。通过林分结构的分析表明,高度增加,林木个体数逐渐减少,2 m树高级内林木个体数偏多。采伐强度的增加,林分直径结构径阶跨度大幅度增加,从2~34径阶增加到2~50径阶,且径阶连续性增强。林分树高结构高度级增加,从2~38高度级增加到2~46高度级,高度结构逐渐完整。随伐后年限的增长,林分直径结构跨度以4~5个径阶均匀增加,且直径结构逐渐完整。树高结构也逐渐完整,但缺失的高度级数量增加,树高分布由倒“J”型转变为正态分布。龄级分布随采伐强度的增加,分布趋向于倒“J”型。天保工程实施后,采伐强度等级Ⅰ的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比采伐强度等级Ⅱ的完整,采伐强度的大小对林分年龄结构没有影响。通过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不同空间尺度天山云杉更新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且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加强。
其他文献
目前人类社会主要利用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它们不可再生的损耗,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副反应,提供了大量的有害气体(CO、CO2等),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引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车间规模逐步扩大,白车身作为汽车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必然引起企业部门的重视,对其生产流程也是严格要求。影响问题日益加剧,多级制造系统中的车身装配精准控制问题是汽车行业长期研究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为背景,针对汽车多级制造系统中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处理多元数据样本时间久,精度低等特点,基于大数据分析并结合
梵汉对音资料对于中古音研究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中玄应《大唐众经音义》中有大量反映玄应音系音值的梵汉对音材料,但对玄应的对音材料研究的比较少,而且玄应《大唐众经音义》与《切韵》时代接近,对于研究中古音是一项比较重要且有意义的材料,可以作为研究《切韵》音系的旁证。因此,我们在黄仁瑄、王曦等前辈学者对玄应《大唐众经音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玄应《大唐众经音义》中梵汉对音和反切材料对玄应时代的声母音类分
本实验采用的钢种是SPHC钢。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平整预处理的实验钢进行还原动力学研究。在500℃-900℃温度下,5%和15%氢氮混合气中等温还原60min,找出不同氢气浓度下低碳钢氧化铁皮还原反应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还原后氧化铁皮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研究不同氢气浓度和还原温度时氧化铁皮的还原产物和还原机制。对SPHC钢分别进行了喷射预处理和平整预处理,并在工业环境下进行免酸洗还原
本文以表“侥幸”义的“幸亏”“幸好”和“多亏”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理论,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对上述三者在共时层面的异同进行分析,历时层面的演变过程进行比较,从而全面展现这三个词的语法特征与个性差异。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句法比较分析。首先,通过对工具书中的释义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归纳,对三者的词性进行探讨。之后,对样本语料中三者的句法分布进行
并列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对称并列结构和不对称并列结构。目前,对于对称并列结构的研究比较充分,而不对称并列结构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不对称并列结构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不对称并列结构在逻辑、句法、顺序三方面都具有不对称性。据此,本文将不对称并列结构分为逻辑不对称并列结构、句法不对称并列结构及顺序不对称并列结构。分别对这三类不对称并列结构的语言事实进行挖掘和描写,并
目的:本实验探讨种茎大小和株行距对不同种源浙贝母异地引种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浙贝母引种的科学种植和高质量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4个不同产地(浙江东阳、浙江磐安、江苏南通、重庆奉节)浙贝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UPLC法和HPLC法对不同株行距及不同种茎大小浙贝母鳞茎中生物碱、核苷、氨基酸3类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并归测定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在
发现中子星双星合并所产生的引力波GW170817是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人们可以通过从引力波信号中提取的潮汐勒夫数(TLNs)对中子星的核物质状态方程进行约束或排除。这种通过中子星的潮汐勒夫数对中子星的状态方程提出约束的方法的缺点是,许多修改引力理论可能会产生类似于状态方程对潮汐勒夫数的影响。那么要区分修改引力理论和状态方程对潮汐勒夫数的影响,首要任务之一是量化修改引
新航路开辟后,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来到东亚寻找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东亚海洋上出现了四大矛盾。一,明代朝贡贸易体系与其他亚洲国家大量获取中国商品的矛盾;二,明代海禁政策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外贸易传统的矛盾;三,明代海禁政策与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商品经济对外发展内在需求的矛盾;四,以葡西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向东进行殖民拓展和以明朝为代表的东亚国
国外军事文本的翻译是我国获得外国军事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标读者在阅读此类文本时的目的十分明确,即“准确获取军事文本中所包含的重要军事信息”,而军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我国所获取的国外军事信息的准确性。功能目的论的核心原则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这刚好能为军事术语的翻译提供强有力的指导。目的论的代表人物诺德提出的“语法翻译”和“注释翻译”比较适用于像军事文本这样以“为译入语读者如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