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_f/TC17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组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同时具有良好的高稳性能和疲劳性能,用于制作叶片及机匣等航空零部件,是未来整体叶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减重的同时也提高了飞行效率,必将引起发动机设计的巨大变革。本文采用的材料是通过纤维涂覆结合热等静压的工艺制备的SiC_f/TC17复合材料,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仪及纳米压痕仪对450℃下短时热暴露状态下的SiC_f/TC17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界面成分、元素扩散及微观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0℃下短时热暴露对基体组织影响不明显,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材料各部位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化学反应扩散是反应层形成的主要原因,界面反应层遵循Arrhennius定律。有限元模拟界面残余应力的结果显示: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会导致界面处环向残余应力值增大而径向残余应力值减小;C涂层及反应层厚度的变化对环向应力影响小而对径向应力影响大;环向最大应力处在0o和60o处,大小为572 MPa,最小应力在30o和90o处,大小为523 MPa;径向应力随角度的变化幅度是要大于环向应力的,最大应力在30o和90o处,大小为188 MPa,最小应力在0o和60o处,大小为82 MPa。两向应力都是在界面处是最大的,在两根纤维的中间位置最小。SiC_f/TC17复合材料室温拉伸与高温拉伸的断裂过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高温拉伸断裂过程的纤维拔出及脱粘的出现情况多于室温拉伸;高温疲劳断裂过程中疲劳源一般在包套与复材的结合处,基体的韧断要多于高温拉伸断裂,最后的过载断裂与高温拉伸的过载断裂类似。
其他文献
社会科学能否成为严格的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在本体论上是否完全不同?是否存在社会实体?这些是自社会科学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文章通过
<正>从油画发展的历史来看,色彩的使用由透明画法到直接厚画法,由描摹客观对象的色彩、光线到通过色彩集中刻画主观感情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过程。同一位画家在其绘画生涯的每个
预期是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基础和灵魂,也是联通宏微观研究的重要纽带。本文对近百年来经济学中预期理论的演进逻辑进行分析,并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含有预期要素的经济模型,阐释预
分频技术是目前开展薄互层预测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实际应用时问题比较多。试图通过正演模型开展薄互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来探讨分频技术的适用条件。认为与单砂层相比较,薄互层
文章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体态语的理解和使用,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来了解不同文化下体态语的特点和差异,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
背景:自身抗体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预后和监测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方法如ELISA局限于对自身抗原的先验知识,很难发现新的自身抗体。此外,这种检测方法无法对几百种
论文通过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分析,在碳酸盐储集岩中识别出了9种成岩作用,进行了成岩阶段的划分,结合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和孔隙充填,建立了不同成岩期的
近三年内,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省每年评出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发展特色村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政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