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肿瘤的侵袭、转移、复发是决定胃癌患者预后的最关键因素,而癌转移是造成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肿瘤细胞黏附的调节在肿瘤的浸润生长和转移中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渐被重视。在RAS的参与下其可以通过FAK-PI3K信号通路激活PI3K,进而通过蛋白激酶B即PKB成员AKT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分子如核因子κB(NF-κB),导致bcl-2转录增强,抑制肿瘤细胞失巢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可通过VEGF/VEGFR信号通路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调节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和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淋巴转移并且其诱导FAK磷酸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本实验通过检测胃癌中FAK,NF-κB,VEGF的表达,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FAK,NF-κB p65,VEGF-C在78例胃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比较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以40例相应癌旁组织作对照。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分析它们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Spearman等级相关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取a=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NF-κBp65在胃癌标本阳性率为74.36%,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为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NF-κBp65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2.VEGF-C在胃癌标本中的阳性率为65.96%,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为34.04%,VEGF-C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与胃癌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因素无关(P>0.05)。3.FAK在胃癌标本阳性率为80.77%,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为67.95%,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其FAK表达强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差(P<0.01);FAK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NF-κBp65的表达与(ICAM1)FAK的表达成正相关(rs=0.485,P<0.001)。FAK,VEGF-C在胃癌中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rs=0.381,P<0.01)。结论:1.NF-κB,FAK,VEGF-C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在胃癌中表达升高可以作预测胃癌侵袭和转移的指标。2.胃癌中NF-κB与FAK,NF-κB与VEGF-C共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成正相关。联合检测NF-κB,FAK,VEGF-C的表达,可以作为病情监控指标,可能有利于估计胃癌患者的预后。同时以NF-κB,FAK,VEGF-C为中心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有潜力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