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学生,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认知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认知结构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每位教师都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有助于整体地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迎合了新课程“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而言,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时普遍感到困难较大,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这不仅与自然地理内容本身有关,还在于学生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为促进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认知结构为理论依据,通过多种方法调查高中生的地理认知结构特征,并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业水平。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在绪论中,本文对地理认知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评析,根据目前地理认知结构研究的盲点,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其次,结合认知结构相关理论,完善地理认知结构的内涵,提出了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应具备的特征及其认知功能,并分析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机制及其影响构建的因素。再者,本文运用认知结构测量的方法,以高中自然地理知识为载体,采用知识结构图测查和试题分析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上海市某区重点高中高一学生进行地理认知结构多方面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认知结构理论与调查结果,结合当前地理教学的不足,本文提出了自然地理教学中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构建的教学策略:1)注重学生原有的地理认知结构;2)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手段,优化地理认知结构;3)重视结构化教学,完善地理认知结构;4)加强地理变式练习,强化地理认知结构。通过以上研究,希望能够引起中学地理教师对地理认知结构构建的重视,也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