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埋线两种治疗方法配合饮食控制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血脂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科学实验依据。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选取天枢、中脘、气海、大横、足三里、丰隆等为主穴,分别给予电针和穴位埋线处理,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体脂肪率、TC、TG、LDL含量明显下降(P<0.01),HDL含量明显升高(P<0.01);2.埋线组与电针组相比,体重、体重指数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腰围、臀围、体脂肪率、血脂含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埋线组29例,痊愈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5%;电针组28例,痊愈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5%。经Ridit分析,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检验,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穴位埋线均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而两者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对血脂有良性调节作用,均可降低TG、TC、LDL含量,升高HDL含量;电针对体重、体重指数的改善优于埋线,其原因可能是电针可维持每天必需的刺激量,而埋线间隔的时间过长,无法达到恒定的刺激量,但穴位埋线可节省患者治疗时间,具有一定优势。两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有助于提高减肥疗效,穴位埋线与电针各有优势,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