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线行波管三维大信号注-波互作用理论及在毫米波段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线行波管具有频带宽、效率高、增益大及体积小等优点,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中小功率微波、毫米波电真空功率源器件。在卫星通信、电子对抗、雷达及精确制导等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   近十年来,基于新物理模型编写的行波管模拟程序,为螺旋线行波管整体性能的飞跃提供了一次契机,使得行波管的效率、功率和可靠性等指标突破了原有预测。本文详细研究了螺旋线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理论,开发了三维大信号互作用程序IESTWT,并应用于空间行波管和宽带行波管的研制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建立了改进的三维大信号注-波互作用理论。基于行波管中慢电磁行波的周期传输特性和能流坡印廷定理,考虑高频结构的衰减、切断、螺距的渐变与跳变对互作用的影响,推导出螺旋线行波管三维场论大信号自洽工作方程组。通过傅立叶展式将时域中的电流变换为与频率相关的交流电流分量,借鉴等效粒子模拟的方法,求解离散化的亥姆霍兹方程获得空间电荷场的三维数值解。计算三维电子轨迹和截获电流,得到精确的互作用后电子能谱分布,并为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提供关键参数。   2)理论分析了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导体和介质损耗。基于夹持杆分层螺旋带模型和三维电磁场分析详细研究了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的导体和介质损耗。螺旋带模型中介质损耗考虑为纵向传播常数的虚部,给出螺旋带中电磁场的解析解,导体损耗由螺旋线和管壳表面的面电流不连续性获得。三维电磁场分析通过本征模法,求解单周期结构的品质因数和周期储能获得有限导电率导体和夹持杆陶瓷损耗角带来的慢波系统高频损耗。结果表明,毫米波段螺旋线的导体损耗和夹持杆的介质损耗远大于管壳导体损耗,介质损耗与陶瓷损耗角呈线性关系,对高频损耗的影响不可忽略。   3)采用MATLAB矩阵运算与GUI控件开发了可视化的“电子所行波管仿真设计软件IESTWT”,一体化模拟高频系统冷测参数和三维大信号互作用。给出T形杆、矩形杆、圆形和扇形杆四种常用夹持杆的无翼片慢波结构等效方法,并分析了螺旋带宽度对色散曲线、耦合阻抗的影响。与电子所和国外多个管型进行验证,表明该程序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对空间行波管的综合指标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双渐变和动态渐变技术行波管的副特性指标-相移、调幅调相、多频特性等。该程序已应用于设计和参考设计电子所多个频段螺旋线行波管的研制。   4)采用IESTWT软件,模拟和研制了K和Ka波段空间和宽带波行波管。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场论模型的三维大信号互作用程序,在行波管的研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制了多种不同应用的50W和100W平均功率毫米波行波管。基于原有工艺的一次性制管,K波段空间行波管的总效率达到55%,Ka波段空间行波管总效率大于50%,宽带行波管的带宽实现26.5-40GHz全频带工作,总效率达到了30%。
其他文献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半导体器件和电路将工作在复杂、苛刻的空间辐射环境中。然而受电离辐射作用的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必将发生退化,给航天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带
高温胁迫对植物造成损伤并诱导植物产生热激反应,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地域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高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筛选到受高温诱导的WRKY25和受高温明显
非生物逆境,包括低温、高温和干旱等通常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植物的耐逆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的数量性状,外界逆境信号通过激活植株体内多个信号传递途径,调控下
学位
InSb作为二元Ⅲ-Ⅴ族半导体中禁带最窄的材料,同时具有超高的电子迁移率、明显的磁阻效应和很强的自旋轨道作用,使得InSb可以在中红外光电器件、磁敏器件以及自旋调控等方面
论文以100 m×100 m的大网格样地为研究单元,对肇庆市三叉顶自然保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植物样方调查、土壤实验分析测定获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双色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是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发展方向之一,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双色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不仅需要具备常规读出电路中前置运算放大器、信号处理
高精度授时是军事、电力、通信、交通等各行业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的有力保障,授时系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我国现在常用的几种授时方式主要有:短波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煤等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锂离子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无汞碱性锌锰电池、太阳电池等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绿色环保电源,电池工业将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支柱产业中排名第二的能源产业。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医疗仪器中,它以能量高、寿命长、无记忆性、无污染等特点排在电池行业的最前列。近年来,为了实现长时间使用、小型化、轻量化的目标,便携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