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狄公案》系列小说自问世以来,不仅风靡西方世界,其译本也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欢迎,数十年间热度不减。他构建的半写实、半虚构的杂烩式“大唐帝国”,一度被视为欧美大众了解古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国内读者重新认识本国传统文化的新媒介。高罗佩的小说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皆能认识到东西文化的不同,亦能欣然接受并思考这种差异。本论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发掘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问题、完善尚未得到充分阐发的观点,拟从以下三方面讨论高罗佩《狄公案》对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再创作及对中西文学文化、传统与现代思想的融会糅合,并讨论高罗佩的文化传播策略的特殊价值:论文第一章主要讨论高罗佩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他在狄仁杰身上集中展示了大量代表性的文化特质,将其打造成一个理想的文人官员。他还从许多方面丰富狄公的性格与心理活动,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最后,高罗佩着力描写四位助手的个性及分工,为狄仁杰赋予了兼中国“法官”、西方“侦探”于一身的特殊身份。第二章主要讨论《狄公案》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问题。高罗佩创造了大量身份各异、性格鲜明的女性角色,在各类案件中介绍古代中国的两性、婚恋、娼妓等方面的文化习俗,通过描绘女性身体与女性的受难满足西方读者对“东方”的遐思与想象,与此同时,他也借助部分女性角色的刻画,表达了对古代女性受男权支配、压迫的生存境遇的反思。第三章主要讨论《狄公案》中法律与正义的问题。高罗佩清醒认识到,中西法律、正义思想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传统有着巨大的差异。他在尽力还原中国文化原貌的前提下,一方面求同存异、努力寻找平衡点所在,另一方面也大胆地舍去西方读者不熟悉或不易接受的模式,加入符合现代观念的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