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效的降香及其替代药材对气滞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的药效比较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功效研究降香及其替代药材交趾黄檀对气滞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评价降香与交趾黄檀在心肌保护上的药理等效性,为降香和交趾黄檀的替代应用提供新的实验数据与研究基础。第一部分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制备气滞血瘀证大鼠的中医症状及生物学指标的动态观察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和气滞血瘀证不同时间点观察组(12 h、24 h、48 h、96 h)。实验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45g/kg/次,2次/d)联合冰水浴(10min/次/d)的方法制备气滞血瘀证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 h、24 h、48 h、96 h动态观察中医症状(舌、足、尾色度分析)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动脉血压、左心室压、心电图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粘度、红细胞相关指标、血小板聚集指标、凝血纤溶指标等以及血脂四项等各种生物学指标的改变,并且进一步检测造模24 h后的大鼠血管和心肌损伤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气滞血瘀证大鼠在造模后12 h、24 h、48 h、96 h均可明显地表现出明确的中医症状,证候积分明显增加,舌、足、尾的R值(红色色度)明显减少。血流动力学发生了障碍,心电图参数明显异常;血液流变性变差,12 h组及24 h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增加,48 h及96 h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大多明显增加;血脂水平异常升高,其中12 h组及24 h组的血清LDL-C水平明显地升高,96 h组的TC、HDL-C、LDL-C水平有明显地升高(P<0.05,P<0.01)。比较正常组大鼠和气滞血瘀证24 h组的大鼠血清中的血管内皮损伤、心肌损伤指标及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存在气滞血瘀证的模型大鼠的血清NO含量显著下降,ET-1含量显著上升,血清酶AST、LDH、CK-MB等的水平均异常明显升高(P<0.05,P<0.01);大鼠腹主动脉和心肌组织的病理切片显示血管和心肌均表现有明显地受损。第二部分降香及其替代药材对气滞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心电图正常的雄性SD大鼠被随机地分成11个组,分别属于正常组(n=8)、假手术组(n=8)、单纯结扎组(n=10)、单纯血瘀组(n=8)、复合模型组(n=10)、丹参片组(0.36 g/kg,n=10)、普萘洛尔组(0.024 g/kg,n=10)、降香低剂量组(1.5 g/kg,n=10)、降香高剂量组(3 g/kg,n=10)、交趾黄檀低剂量组(1.5 g/kg,n=10)、交趾黄檀高剂量组(3 g/kg,n=10)。各组大鼠皆连续11d灌胃0.5%CMC-Na的溶剂或对应药物。单纯血瘀组仅建立气滞血瘀证模型,单纯结扎组仅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复合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建立气滞血瘀证复合心肌缺血模型。第11d给药半小时后,观察各组大鼠舌、足、尾的色度变化情况作为对中医症状评估的指标;Power Lab电生理记录仪用来测定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参数;血液流变仪及相应的试剂盒用来检测血液流变的相关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来检测大鼠血清血脂和心肌酶的指标;ELISA用来测定大鼠血清中内皮损伤指标;TTC染色和HE染色分别对心梗面积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观察大鼠外观症状表现,发现复合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舌、足、尾呈现紫暗。与复合模型组相比,交趾黄檀高剂量组显著缓解大鼠体重减轻(P<0.05),交趾黄檀给药组舌面的R值均显著地升高(P<0.05,P<0.01)。降香给药组与交趾黄檀高剂量组足底的R值、G值显著地升高(P<0.05,P<0.01),交趾黄檀低剂量组的R值显著地升高(P<0.05)。交趾黄檀高剂量组尾部的G值、B值明显升高(P<0.01)。分析血流动力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复合模型组的SBP、DBP、MBP、MAP、LVSP、±dp/dt max、平均血流量均明显降低(P<0.05),LVEDP升高但不显著(P>0.05)。降香高剂量组可明显升高SBP、DBP、MBP、LVSP、+dp/dt max、平均血流量(P<0.05,P<0.01),降香低剂量可明显升高+dp/dt max、平均血流量(P<0.05),交趾黄檀低剂量组可明显升高LVSP、平均血流量(P<0.05)。心电图参数结果表明,复合模型组的QRS时程、Q-T间期明显地延长,R波幅度明显降低,ST值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减慢(P<0.05,P<0.01)。降香高剂量组可明显缩短Q-T间期(P<0.05)。血液流变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组对比,复合模型组的高切(200/s)、中切(30/s)、低切(1/s)WBV,HCT,RBC,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红蛋白浓度,FIB,高切(200/s)、中切(30/s)、低切(1/s)流阻及卡森粘度,卡森应力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复合模型组比较,降香低剂量组显著降低高切(200/s)、中切(30/s)、低切(1/s)WBV,降低HCT、RBC、红细胞电泳时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高切(200/s)、中切(30/s)、低切(1/s)流阻及卡森粘度、卡森应力(P<0.01,P<0.05);降香高剂量组显著降低高切(200/s)WBV,降低卡森应力(P<0.05);交趾黄檀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中切(30/s)WBV,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高切(200/s)、中切(30/s)流阻及卡森应力(P<0.05);交趾黄檀高剂量组显著地降低高切(200/s)、中切(30/s)WBV,降低中切(30/s)流阻及卡森应力(P<0.01,P<0.05)。检测血小板聚集指标后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相比,复合模型组的TXB2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降香给药组的TXB2含量均显著地下降(P<0.01,P<0.05)。检测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后分析发现,复合模型组的t-PA水平相对于正常组明显下降,降香给药组及交趾黄檀高剂量组均明显上升t-PA水平(P<0.01,P<0.05)。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复合模型组的NO水平有显著降低。降香高剂量组和交趾黄檀高剂量组的NO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检测心肌酶三大指标发现,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较而言,复合模型组的AST、LDH、CK-MB水平均有显著地升高(P<0.01,P<0.05)。降香高剂量以及交趾黄檀给药组均可明显减少血清中LDH、CK-MB含量(P<0.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降香高低剂量和交趾黄檀高低剂量组的心肌病理损伤情况有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第三部分降香对气滞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的机制研究方法: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复合模型组、丹参片组、降香高、低剂量组。实验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冰浴联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备气滞血瘀心肌缺血模型。各组大鼠连续11d灌胃0.5%CMC-Na的溶剂或相应药物。通过检测血清TC、TG、HDL-C、LDL-C水平评价血脂变化;通过检测Glu、PA、LA含量及ATP酶活力观察葡萄糖代谢的变化;通过RT-PCR检测CD36、ACC、CPT1、GULT4、PFK2、PDH、LDHA、HIF-1α、AMPK、LKB1、SIRT1、PGC-1αm RNA表达情况分析脂肪酸代谢、葡萄糖代谢、三羧酸循环关键酶的影响。结果:(1)与复合模型组相比,降香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G、LDL-C水平(P<0.05),降香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G、LDL-C水平,上升HDL-C水平(P<0.01,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复合模型组的LA含量明显增加(P<0.05),降香高、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Glu含量和LA含量。(3)Na+K+-ATPase活力、Ca2+Mg2+-ATPase活力、Ca2+-ATPase活力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4)PCR结果显示,降香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PFK-2、CPT-1m RNA表达水平,降低LKB1、AMPK m RNA表达水平;降香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GULT-4、PFK-2、PDH、CD36、ACC、CPT-1、LKB1、AMPK、PGC-1αm 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本研究在以往气滞血瘀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皮下注射0.9 mg/kg/d盐酸肾上腺素,2次/d,联合0~2℃冰水浸泡10 min,连续造模10 d,可成功复制出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建立出一种更符合中医症状和气滞血瘀证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血瘀证维持时间也较常用的急瘀模型长久,并且通过动态观察比较得出造模后24 h内是气滞血瘀证最明显的时期。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复合冠脉结扎建立出气滞血瘀证心肌缺血模型以研究降香及其替代药交趾黄檀的药效。结果证实,降香及其替代药材交趾黄檀均可以通过改善血瘀症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肌损伤及内皮损伤等相关指标保护气滞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这为交趾黄檀替代降香应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此外,研究发现降香可通过促进脂肪酸氧化、葡萄糖氧化及三羧酸循环改善气滞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的能量代谢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养生功法治疗气虚型便秘,并与西药乳果糖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中药及养生功法在气虚型便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联合治疗便秘的可行性、有效性,为便秘的临床治疗和远期管理提供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证,符合纳入标准共8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采用红外热断层技术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型和血瘀证型的红外特征,并观察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灸感类型,为中医临床辨证和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证、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另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90例受试对象,利用红外热断层像技术采集每位受试者腰阳关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委中穴的红外温度值,共采集两次,中间间隔8小时,取两次平均值,观
目的:探索颈椎病(神经根型)迟发型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高效、客观、准确的检测迟发型热敏化腧穴检测技术。方法:本研究将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采集每位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记录大椎、肩井(患侧)、肺俞(患侧)、肩髃(患侧)穴的红外温度值,并于次日用灸感法探查上述4个腧穴(每天探查1次,每次探查40min,共探查3天)。根据是否出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热敏灸炼脐术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究不同灸量下热敏灸炼脐术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为热敏灸炼脐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悬灸患侧內膝眼、犊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施以热敏灸炼脐术治疗,根据灸量分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观
目的:通过对热敏灸与传统艾灸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临床研究,为探索CRF的高效灸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分组: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观察组)、传统艾灸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两组均选取关元、足三里(双侧)、神阙穴施灸。2.操作方法:两组CRF患者均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取舒适的仰卧位。热敏灸组:参照《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先在关元、足三里(双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角度分析文献中记载的有效治疗肥胖痰湿证所运用的方剂,以挖掘出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以及组方规律,从而整理出治疗肥胖痰湿证的用药组合和组方意义,以便为中医临床诊治和开发新方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于中国知网、万方等各大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从数据库成立起至2020年12月31日所收录的关于中药治疗肥胖痰湿证的有关文献期刊,以及《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有关肥胖痰湿证中药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温肺降气止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邪滞肺型慢性咳嗽(伴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针对于寒邪滞肺型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更有效、更安全、更便利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寒邪滞肺型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病例80份,根据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温肺降气止咳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本实验针对肝肾阴虚动物模型和肝肾阴虚体质者进行代谢组组学研究,以明确肝肾阴虚证型的物质基础,探究肝肾阴虚证型发生发展机制,为肝肾阴虚证型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肝肾阴虚动物模型建立SD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开始造模,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2只、肝肾阴虚激怒组12只、肝肾阴虚中药组12只、肝肾阴虚西药组12只,各组均以普通饲料喂养。激怒组采用夹尾激怒方法造模,中药组灌服
目的:本课题是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及口服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水平、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8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持续期(证属肺肾阳虚型)的哮喘患者,共纳入60例,遵
【目的】通过研究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希望为优化儿童TD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临床对象,按照就诊时的顺序进行编号,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针药组(中药联合针刺治疗)32例,中药对照组32例,西药对照组(硫必利治疗)32例。1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的观察。观察治疗前、后YGT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