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之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12月以来,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降低失业率,实现经济复苏,美国共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通过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和基础货币供给,还通过购买短期债券的方式直接介入实体经济的债务关系,将利率保持在历史低点,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和居民进行借贷和支出,从而促进市场复苏。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做为世界超级大国,尤其是美元作为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中的主要货币,其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而我国作为最具有活力的新兴经济实体,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如此大规模的连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基于现有经济学理论和宏观历史数据,本文首先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所采取的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目的,并通过对美国商品市场和股市,GDP和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以及房地产开工情况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等四个方面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经济成效做出了初步分析,并对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大胆预测。指出美国经济状况自次贷危机后有所好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确为美国的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复苏速度缓慢,并且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将逐步减退,只能依赖经济主体通过长时间的自我调整使得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   然后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造成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进出口企业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造成生存状况堪忧,助长短期套利资本和热钱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的货币政策陷入被动局面并弱化了央行的货币调控政策与独立性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的中国外汇资产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这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所受到的深刻影响并对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未来造成的影响做了探讨与预测。   本文的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建议。中国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其他文献
政策性银行,主要指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对一国政治经济外交目标的实现、市场资源的有
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以及由此引发的“看病难”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如何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满足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也是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医
风险投资作为种独特的融资模式,在促进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较美国,我国的风险投资成功率很低,因此完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和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学位